生命学院学院现状与工作进展

相关阅读:生命学院挑战、规划与资金需求

校友和新创校友基金会助力生院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画册

捐赠关键学科,成就一流科大!

学院概况

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由著名科学家贝时璋先生于1958年创建。 1998年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院士任首任院长,现下设4个系。学院现拥有国家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和中国科学院生态学一级重点学科,是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与中国科学院8个研究所联合培养研究生。

虽办学时间不长,但近3000名本科毕业生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中国学术界有影响的科学家。其中包括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陈霖、陈润生、施蕴渝、饶子和、王大成和王志珍。以及一批在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有杰出成就的生物学家,如:骆利群、卓敏、管俊林、薛定和罗坤忻等。此外,还有一批成功的企业家。

生命学院是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科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现拥有国家生物学一级重点学科和中国科学院生态学一级重点学科,是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依托的主要科研机构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下设的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部和Bio- X交叉科学研究部、中国科学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功能和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安徽省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60独立PI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名,“长江特聘教授”5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8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教授31名,三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精品人才队伍。

2016年工作进展

教学建设

生命科学学院现有本科生263人,硕士研究生459人,博士研究生393人,共开设各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93门(124个课堂)。

1.招生工作

2016年,学院新入学本科生92人,硕士研究生201人,博士研究生91人。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学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招生宣传活动,通过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平台宣传、走进目标高校宣讲、举办生命科学夏令营、提前面试、接收大学生到学院实习等方式,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了生源质量。

2.学生培养工作

2016年我院应毕业学生总数:279人。 其中博士研究生61人;硕士研究生150人; 本科毕业生68人。陈亮博士获得了中国科学院2016年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重视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进行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由教务处牵头的“中国科大-北京协和医学院卓越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于2016年启动,学院积极参与组织并具体负责该计划的落实和实施;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务处、新创基金会共同举办了“2016年生命医学健康行业冬令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2016年,有20多名本科生到国外一流高校进行了科研实习和交流;在国际遗传工程机器竞赛(iGEM)中,由我院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各院本科生组成的软件队和实验队分别获得了金牌和银牌。俞钧陶等4位同学组队参加首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获得三等奖,洪炯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

3.教学评估工作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学院认真总结了近年的本科教学工作,积极配合教务处完成了教育部专家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审核评估工作。在研究生院的领导下,学院完成了生物学和生态学选优评估的相关工作;总结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工作并组织外单位同行评估专家进行了评议,完成了两个学位点合格评估的自我评估工作。

4.教学交流工作

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工作交流,提高教学水平。2016年,学院还承办了第五届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第四届高校细胞生物学前沿技术及基础实验示范骨干教师研修班、高校生命科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2016)等国内大型教学研讨会,为我院与国内各高校的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5.教学质量工程建设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工作,推进教学改革研究,2016年获得“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一项、“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年建设成果展示交流会成果奖”三等奖、“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成果奖”三等奖、“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三等奖各一项。

学科建设

2016年我院取得优秀科研业绩,经初步统计,在科研成果方面,截止2016年12月12日,共发表SCI论文270篇,其中第一单位SCI论文147篇,合作发表123篇。

在第一单位论文中,影响因子5分以上论文69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8篇,第一单位平均影响因子5.022。单革教授实验室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发表论文,报道该实验室发现并命名一个从裂殖酵母到人均具有的长链非编码RNA----5S-OT,可能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由RNA聚合酶II转录产生的长链非编码RNA。姚雪彪教授实验室在《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发表研究论文,成功解析CDK1-TIP60-Aurora B信号轴,为揭示细胞命运可塑性调控的动力学机制提供新视角。

由中国免疫学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主办、我院承办的《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杂志2015年SCI影响因子达到5.193分,在包括欧美英日等在内的国家级免疫学会会刊中排名第1位,在全国185中SCI期刊中排名第8位,在国内医学SCI期刊中排名第1位。此外,2016年我院申请专利14项(含PCT专利2项,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授权专利10项(含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科研经费方面,目前,在研各类课题子课题422项,到款科研经费1.18亿元(不含外拨)。

新增各类课题及子课题136项,合同金额2.17亿元(含外拨),其中新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项目4个,分别是:(1)田长麟教授担任首席的 “环境诱发情绪异常”神经机制的多尺度成像方法和研究;(2)史庆华教授担任首席的“人类配子发生、成熟障碍与胚胎停育的分子机制”;(3)申勇教授担任首席的“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4)周江宁教授担任首席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下神经环路的沉默与早期AD发病”;同时,新获国家基金重点项目3项,分别是:(1)周丛照教授的“蓝细菌碳氮代谢协同的转录调控机制” ;(2)毕国强教授的“中枢神经兴奋性突触稳态可塑性的超微结构机制” (3)史庆华教授的“哺乳动物精子发生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的分子调控” 等。

我院学科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ESI前1%的三个生物和医学相关学科与去年同期相比排名均有显著提升, BIOLOGY & BIOCHEMISTRY排名占已进入单位数量的百分比,由61.78%提升到46.22%,CLINICAL MEDICINE由63.71%提升到53.60%,ENVIRONMENT/ECOLOGY由77.88%提升到69.69%;

我院科技领军人物不断涌现,周荣斌教授荣获2015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第九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田志刚教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16届国际免疫学大会(2016年8月21-26日)当选为新一届国际免疫学联盟理事(Council Member)。基金委“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机制”重大研究计划启动,我院申勇教授领衔专家组组长。由姚雪彪、牛立文、毕国强、臧建业、符传孩和刘行六位教授组成的“着丝粒动态组装与调控”的科研团队获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的资助。至此,我院先后有“结构生物学”、“天然免疫与疾病”等三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人才建设

针对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2015年学院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初步形成了依托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同筛选、挖掘杰出人才的体系,初见成效,2016年到位3名青千,4名通过青千答辩。由于发展潜力巨大,都成为顶尖高校锁定的目标。同时公共服务平台新加入2名海外生物学博士,以期逐步改造支撑队伍的结构。

平台建设

生命科学实验中心作为我校六大公共平台之一,经过16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体系完整、配置合理的高水平公共平台。目前包括八个分平台:仪器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工程与技术中试基地、P3生物安全实验室、核磁实验室、X光晶体衍射实验室、同位素实验室和生物医学资源库等。

在双一流建设经费的资助下,本年度新添置了一批新学科发展急需的大型仪器装备。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串联四级杆质谱、高分辨质谱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等。核磁中心新购进了600M核磁,价值700多万。科大中区的生物医学仪器分平台建成并开始纳入中心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利用双引项目经费支持500万元筹建生物信息平台,为学院在生物信息学以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验动物中心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全年平稳运行。大型仪器自动化管理系统由院级平台升级到校级系统。2016年5月,实验动物中心通过了安徽省动管会的年检考核,继续有效持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并获得安徽省科技厅颁发的年检考核优秀补助26万元。行为学实验动物平台改造工作也即将展开。

生物工程中心与省内外企业单位广泛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促进了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升级。包括:(1)2016年1月6日,与合肥瑞达免疫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签署“TIGIT等系列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技术协议,合同金额1200万元;(2)2016年3月4日,与合肥恩凯免疫治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就“NK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签署转让合同,合同金额4000万。

P3生物安全实验室于今年4月份开始改进,目前基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主体设备正在安装中。已完成科技部对“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审查”所需材料并上报,并进行了现场答辩。

中心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核酸适配体学术研讨会暨筛选技术培训班,第四届显微摄影比赛等。2016年中心引进两名海归博士赖晓寒和杨真。全年测试达3万多机时,支持四百多项科研课题。

制度建设

学院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的基本保障。学院各类委员会是制定学院相关政策决策主体,充分赋予委员会权利,充分发挥每位教授的责任感,是有效推进学院可持续发展重要保证。学院2016年进一步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建设,已初步建成多种类、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的约束、规范、激励和引导制度建设体系。各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教授组成,学院的相关决策也都由各类委员会讨论决定。

在确保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院务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同时,筹建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奖励委员会、校友分会等功能明确的组织。形成以各类委员会为决策并执行的扁平型高效管理体系。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