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海外交流奖学金”交流心得——韩江帆

相关阅读:第一批海外交流基金获奖学生

第二批海外交流基金获奖学生名单

韩江帆(PB13214064),工程科学学院,卧龙岗大学研究实习,毕业去向:香港中文大学

在学校对对外交流的大力支持下,大三暑假,我有幸被选入到澳洲Wollongong(伍伦贡)大学进行的为期十周的交流项目,让我体验到了不同的风景和文化。

我参加的这个项目的推动人李教授就是原科大9系的校友,现在在Wollongong大学的机械学院任教授。同时也是由于校友们慷慨的捐赠,给了我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

Wollongong大学校门

在澳洲的学习生活,并不仅限于在Wollongong大学,同时我们还有到其他的名校如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参观,在这些学校,我们同样见到了很多科大的师兄,听取了在这些大学中及其他行业工作和学习的师兄的报告。

韩江帆在Wollongong的海滩上

李教授在一个周末的时候在家中款待了我们,同时也邀请了很多科大校友会的师兄们,这些师兄大都已经在国外奋斗了二十余年,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们还都没有出生。在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候,这些大师兄们也和我们分享着他们的回忆,说着他们的体会。其中一位师兄的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科大人,只要能坚持下去,必定能在自己的领域成就一份事业”。同时也对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他多年求学,转行的过程,一次来激励我们。校友,是科大人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的财富,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有众多的校友时时刻的提醒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入科大门,一生科大人。尤其当李教授拿出他珍藏的那面科大校旗与我们合影之时,更是让我体会到了对科大的热爱。

韩江帆在悉尼大学校园中的合影

李教授的课题组主攻两个方向,微流体和磁流变,我选择的微流体方向,微流体方向主要是在研究微米尺度的粒子在微管道内的聚焦和分离,以期能够在临床上能用于循环肿瘤细胞的分离来诊断和辅助治疗癌症。组内有几个很友好的师兄师姐,在我刚来的时候耐心的讲解实验室以及学校的情况,同时也协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刚来的时候各种不适应而产生的问题。

由于李教授的研究生也大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之间的交流没有问题,对我们的科研项目上的指导也就不存在语言上的障碍,由于时间很短,还要进行具体项目的研究,没办法从零开始像大多数研究生一样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开始,这时师兄的讲解和手把手的指导就变得很重要了,我的大多数的基础理论的了解和实验的进行都是在师兄的帮助下完成的。很感谢师兄能在这段时间一直帮助我完成从什么都不懂到慢慢对这个领域有所了解的转变。

同时,Wollongong大学也很周到的为我们组织了每周一次的英语口语练习课程,课程的老师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奶奶,但每堂课都精神饱满,丝毫看不出属于她的年纪应有的苍老,同时老奶奶也是学校的志愿者,不收任何回报,真正以助人为乐,令我们很是感动。老奶奶去过很多国家,对中文也有比较好的了解,所以她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发音的问题所在,很多练习都直指我们错误的要害,让我们有了很大的进步。

李教授家中与诸位科大校友的合影

澳洲的生活学习丰富而多彩,学习和工作十分分明,虽然听起来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有些少,但在这里工作就是工作,一旦进入工作时间,大家都在自己的位置或者实验室安心做着自己的工作,效率极高,没有丝毫的懈怠。而到下班时间,实验室中也就几乎没有人逗留,大家都回家休息,做饭,享受自己的时间,这种公私分明的模式在保证了足够的休息时间的同时也保持了很高的工作效率。同时,学校也组织了很多的周末及周中类似于BBQ、讲座等活动来促进大家尽快的融入校园生活之中。

韩江帆与口语老师的合影

澳洲的天空很蓝,总是给人有P过得感觉,大家的生活都很舒适,冬天的阳光、沙滩、海浪都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同时见识到了科大校友的成就,体会了科大校友遍天下的感觉,异乡遇到同门师兄的亲切感无法言喻。在与寄宿家庭的交流中了解了他们的文化。这次交流,开阔了眼界,体会到了路上不同的风景。

澳洲之行,让我短暂的体会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与学术气息,使我坚定了去外面继续读书的想法,也更努力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

2017-04-10 上一篇: 预告:9月24日北京校友金秋午餐会 下一篇: 2016年年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