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海外交流奖学金”交流心得——陆星阳

相关阅读:第一批海外交流基金获奖学生

第二批海外交流基金获奖学生名单

陆星阳(PB13000356),少年班学院,2016年暑期赴卧龙岗大学研究实习。

为期十周的暑期交流结束了。十周之内,我感受了国外学校的氛围,也体验了异国文化与风情。我就学校和生活两个方面讲讲我的感受。

学校: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排名不算靠前,不过学校里的基础设施挺棒的,无障碍通道完善,一座座建筑各具风格,体育场所占地面积不可想象,泳池冬天恒温开放,Building大都配备自动门,景致也不错,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简直一个公园。

刚去那边,他们有一些针对新生的活动,有介绍学校医疗点、心里咨询点;有每周两次的英语角,帮助外国学生学习英语;也有免费barbecue聚会帮助我们融入那里的生活,真的不好意思说我们只待十周就走了。

值得一提我们的口语老师,Madeline,自愿教我们一队学生发音,不收学费。在她的教导下,终于明白我们的中式发音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又该怎么改。虽然完整改过来还需要些时间,但我相信practice makes perfect!这也是Madeline常说的一句话。

关于科研,我觉得我做的不是很好,有些惭愧。十周时间,对于之前没接触过科研的我,只能说揭开了科研的表面,稍稍朝里窥视了一下。可能是这个学校更注重对人的培养吧,他们对本科生教育及课外活动更看重。至于科研么,感觉第一点:研究生人群里中国人真多,交流毫无障碍;第二点:这里的实验设备一般。反正我的课题的实验平台……还没有……于是设计实验平台的任务就交在我头上了,一开始想着,挺好的,我就是学机械的,稍稍锻炼下也好,而且实验室楼下就有个Workshop专门加工东西。后来,我稍稍明白了科研是什么后,才明白搭一个实验平台对于科研水平毫无意义啊,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干了。好不容易设计完成后,Workshop说需要排队,差不多半年可以搞好。我当时是有点拒绝的,但想想那边工作人员朝九晚四还附加上午茶的生活也就理解他们了。

设计完后又修改了几回,总共用了6周才让老师比较满意,后来,我就赶紧去看论文了,我做控制这一块,艰涩难懂是我的第一感觉,无论是数学还是数学或是数学,我都欠缺不少,没错,差的就是数学。我也终于明白我的博士师姐(我的实验平台正是为她搭建的),为什么来这两年,一直在搞理论,没动手做过实验。数学差了就去学呗,学习的时光总是飞快,剩下的几周就过去了,该回校了。

在这十周里面,还要谢谢师兄师姐给我的教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相信对以后的研究生生涯会有不少帮助。我也是挺佩服师兄师姐们的,顶着一般的设备,硬是发了不少论文,可见他们的努力。

生活:

科研是慢热的过程,我体会不深,可能也比较片面。这十周内,给我映像最深的还是生活方面。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坐落于澳大利亚东海岸,乘坐Free Bus约莫一刻钟就可以来到海岸线。我保证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海滩,碧海蓝天金沙滩不是虚的。夕阳之下,脱下鞋,在一群海鸥的围绕中,踩一踩沙滩,冲一冲海浪,望一望远处的灯塔,惬意极了。下海完,岸上就有淋浴设施,不得不给这里的基础设施赞一个。

除却海滩,Wollongong这个小镇(即便是澳洲十大城市之一了,限于人口,姑且还是称小镇吧)的风景也是极美的,随处走走就能遇到一个个公园,不大却雅致。家家户户也都有个小院子,栽几颗灌木,铺上草坪,一家人在这里烧烤、玩乐。

这里是丘陵地形,房子依山而建,款式不一,却都是低矮,即便是Wollongong的市中心Central Mall,目测不过五层,活在这里,真是感受不到大城市那种钢筋水泥高楼带来的压力。

再说说交通,如果不坐Free Bus,这里的交通还是有点贵的,不过幸运的是在周日,路费上限2.5刀!你可以从Wollongong乘一个半小时火车到Sydney,再在Sydney随意逛,只要2.5刀。可以乘周末逛悉尼各大景点,也可以逛逛悉尼内的两所大学: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

还有饮食,怎么说呢,刚开始还真有点不适应,寄宿在当地人家里,天天能吃到国外食品,房东经常给我介绍:“这是意大利的,这是西班牙的,这是法国的,嗯,还有这是我们澳大利亚的……”尝遍这些菜,还是觉得中餐最好吃,连我们的英语口语老师,来自美国的Madeline,都常常夸赞中国食品。幸运的是这里有不少中餐厅,周末可以去过把瘾。

这里的物价,和国内差距最大的便是饮料喝食物,即便是学校的食堂,食物价格也不便宜(10刀一顿),毕竟这里人均收入都挺高的,于是我们的师兄师姐们都选择自己做饭。

总的来说,Wollongong和澳洲很多城市一样,是适合惬意生活的圣地。

2017-04-10 上一篇: 预告:9月24日北京校友金秋午餐会 下一篇: 2016年年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