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与CUSBEA项目小史

关于CUSBEA:20世纪80年代,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吴瑞(Ray Wu)发起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s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Examin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Program,简称CUSBEA),在中国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学习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该项目自1981年开始至1989年结束,先后派出了422名学生赴美攻读生物学科博士学位。该项目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生命科学的杰出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史上,对CUSPEA(中美联合招收物理博士生考试)关注甚多。CUSPEA十年915名入选者中,中国科大独占鳌头。这象征着80年代中国科大教育独步中国的辉煌。但科大校史上似乎从未对CUSBEA做过系统研究与调查。如下基础问题并无回答:A)中国科大有多少CUSBEA学子?B)他们的近况如何?本研究曾希望回答如上问题。

中国科大CUSBEA学子知多少?

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初步的调查表明,中国科大约有32位学子通过CUSBEA项目。科大CUSBEA学子涌现了管俊林、骆利群、周强等学界骄子。

北京大学顾孝诚教授是CUSBEA项目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根据新创基金会了解:CUSBEA项目并无完整的学员档案记录学生来自的国内大学,因此新创基金会暂无从了解中国科大在CUSBEA学员总人数的排名。尽管这可视为80年代中国科大生命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参照。

据推测,CUSBEA学员人数,中国科大应当少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36人,注4)。北大与复旦具备长久的生物学传统优势。而武汉大学、北京师大人数也较多。中国科大在高校人数的排名应当在4-6名之间。有趣的是:这和中国科大至今在高校生命科学实力是基本一致的。

根据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贺天伟老师的补充以上表格缺失了陈梅(788,第三期)、许凯平(79少,第六期)、钱惠(79级)。2019年2月至今,关注CUSBEA科学史的贺天伟多次帮助,谨此致谢!

CUSBEA录取人数而言,中国科大优势远不及在CUSPEA大。这是否和80年代中国科大生物系较为弱小有关呢?有部分校友否认这种说法。例如828孙思泉告知“科大生物系每年都有三到四个考上。只是相比北大复旦名额少,据我所知所有参考均被录取。”而838李党生则指出:CUSBEA我好像记得科大每年只被分配了少数几个"参赛"资格, 所以科大在CUSBEA中的队伍不可能宏大, 这倒和我们生物系的弱小本身并无必然联系. 我那一届是末班车, 科大有四个人的参赛资格, 考中了三个。有多位校友还指出了若干校友系从外单位考取,未占用中国科大名额。

吴瑞纪念基金会(RWMF)设立“吴瑞奖学金”,旨在鼓励博士研究生努力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也纪念吴瑞教授在培养中国新一代生物学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该奖学金不仅纪念了吴瑞先生对中国生命科学发展的贡献,也传承了CUSBEA的网络。因此,吴瑞奖学金是CUSBEA项目的一种延伸。新创基金会也了解到,中国科大校史上荣获吴瑞奖学金者极少,朱书(0208)、王志凯(BA1008)是目前仅知的两位。

附一:部分中国科大CUSBEA学员简介

中国科大CUSBEA学子在国内外表现卓越,以下仅举几例。值得说明的是,其他在学术界发展的校友也各有特色,只是由于篇幅原因无法一一列举。而工业界校友不似学术界校友简介为公开信息。

管俊林教授简介

管俊林1978年3月从南京市25中考入中国科大第一期少年班。管俊林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1987-1989年,管俊林获得AnnaFuller癌症基金;1993年,管俊林获得SmithKline Beecham奖;1998-2001年,他获得美国心脏学会“研究成就奖”。曾任康奈尔大学分子医学系教授、密歇根大学分子医学与基因学教授。现为辛辛那提大学癌症生物学系主任、教授。管俊林是AAAS Fellow(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

骆利群教授简介

骆利群,祖籍浙江省台州市临海括苍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1级少年班、818校友。现任斯坦福大学生物学系教授。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1981年初中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大少年班。1985年,他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试录取为研究生,1986年1月获中国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87年8月CUSBEA赴美留学,在美国Brandeis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6月获博士学位。

1987年起骆利群先后在《美国科学院学报》《神经元》《神经科学》《基因与发展》《细胞》《自然》等世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1997年,获得斯坦福大学Sloan奖。2001年,他任美国《神经元》杂志副主编。2005年3月,他当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研究员。同年9月,他获得Jacob K. Javits奖。2012年骆利群当选多个权威学院院士:2012年2月18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授予骆利群会士荣誉;4月17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骆利群当选院士。5月1日,他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周强简介

周强1992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1993-199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起分别任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与教授;2006年受聘为厦门大学闽江学者讲座教授;2010年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2011年起 任厦门大学药学院教授

周强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真核及艾滋病基因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周强教授有关P-TEFb功能及其活性调控的分子和信号机制方面的研究,使该领域得以将基因的全局性调控与细胞生物学功能调节紧密结合。在Science、Nature、Genes & Development、Molecular Cell、EMBO J、PNAS等国际主流权威刊物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共发表了数十篇相关科学论文。其中4篇被Faculty of 1000收录为推荐参考和阅读的文献。除在科学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之外,周强教授以其原创性发现获得美国专利2项。曾获国家基金海外杰出青年基金、美国癌症协会初级研究员奖、美国陆军乳腺癌研究计划的博士后奖学金、Hellman Family Faculty Award、The Schubert Family Assistant Professorship、The Biological Sciences Award from the Faculty Research Fund 等多项荣誉。

李党生简介

李党生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Cell Research是亚洲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术期刊之一,李党生为提高其学术声誉居功至伟。

李党生,1983年从江苏阜宁中学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大生物系学士学位。1995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取得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经过1996年至2004年在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的学习,他在2004年至2006年任Cell杂志的副主编。2006年至今担任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他曾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身份在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Cell Research、Cell、Nature、Nature Immunology、Cell Host & Microbe、Clinical Immunolog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或评述20余篇。

李党生博士2007年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2008年入选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9年至2010年获中科院文献情报与出版行业引进人才择优支持。目前兼任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期刊社总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副主任。2011年,李党生获得中宣部“2011年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附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中的吴瑞奖学金获得者

吴瑞奖学金获得者朱书博士简介

朱书,1984年出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17)。 2017年入选微尺度国家实验室以及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

 朱书教授2006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0208校友),郭沫若奖学金获选者。2012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吴瑞奖学金获得者,两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论文入选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生论文。同年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免疫学系,师从美国科学院院士,HHMI,系主任Richard Flavell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获 Helen Hay Whitney基金会及HHMI联合资助。目前主要以小鼠模型研究肠道免疫系统与微生物的互作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现已发表学术论文30篇,并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2篇)、Science、Nature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J Exp Med以及J Immunol上发表研究论文。多次被Nature,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Nature Medicine和Nature Immunology点评以及被Faculty 1000收录和推荐。总影响因子超过455,总引用超过1750次。

吴瑞奖学金获得者王志凯博士简介

2008年保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在生命科学学院姚雪彪教授的实验室从事有关细胞有丝分裂与微管骨架系统的研究,于2014年博士毕业。期间荣获2012年求是研究生奖学金和2014年吴瑞奖学金。2015年至今,王志凯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是Douglas Fearon,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肿瘤免疫。

研究机构与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研究部。刘志峰(9500)。

联系我们:您对本调查有任何反馈、更正或补充,欢迎联系我们:Email:

致谢:本文的研究得到了施蕴渝院士、管俊林教授、骆利群院士、廖侃研究员、孙思泉博士、王彤彤博士、李党生研究员、胡二丁博士、吴艳博士(吴瑞基金会)、昌增益(CUSBEA Fellow,北京大学教授)的大力协助。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除得到以上校友与CUSBEA学者帮助之外,还引用或参考了如下文章,谨此致谢。

[1]影响了中国一代生物学人的CUSBEA:422位学子如今都在哪儿

[2]尘封的中国科大CUSPEA威水史,新创基金会研究部

[3]CUSBEA项目回顾:不应被中国科学遗忘的往事,昌增益

[4]刘道玉 我的人才理念与实践(该文提及“王小凡告诉我,当年通过CUSBEA考试赴美的425名留学生中,仅武大就有36人获得了终身教授”。由此可见,武汉大学通过CUSBEA人数远高于36人,应在70人以上。

2018-01-03 上一篇: 吴文俊:“一塌糊涂”的教书匠? 下一篇: No Mor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