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报告

相关阅读:“杨元庆教育基金”颁奖礼进行

2018年6月29日,中国科大“杨元庆教育基金”首次颁奖礼在东区理化大楼举行。 捐赠人、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8611硕)与包信和校长一道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首次颁发的元庆教育基金都用于资助谁呢?

一、项目简介

1、缘起

“杨元庆教育基金”是杨元庆(8611硕)为回报母校培养之恩,推动中国科大科研建设而设立的。杨元庆及其夫人通过新创校友基金会,面向中国科大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的优秀学生、卓越青年教授与学者,捐资人民币1000万元,以支持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事业。

2、奖励额度和评选细则

(1)“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为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中国科大仅次于“郭沫若奖学金”的学院最高奖学金,奖励一批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团队精神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在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各评选出在校本科生八名、研究生四名。本科生每人奖励八千元,研究生每人奖励九千元。他们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学术科研能力突出,本科生在科研顶尖赛事中或科研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在读期间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或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表现优异;

②学术科研能力突出,研究生需解决重要学术问题,取得杰出科研成果(以本人所发表论文中最优秀的一篇作为主要评审依据)。

(2)“杨元庆教育基金-卓越讲席教授”授予在中国科大数学学院与计算机学院的优秀教授。

数学学院的候选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学院50周岁以下科研成绩突出,做出国际一流工作的教授;

②一般应为国家杰青获得者。

计算机学院候选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③学院40周岁以下科研成绩突出,做出国际一流工作的青年教授;

④一般应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973,拔尖人才计划获得者,或者由国内外引进的杰出青年教授。

二、获奖名单

2017年度杨元庆教育基金颁发给两个学院,共29人。其中,获奖教授5人,获奖学生24人。获奖名单如下:

三、获奖者简介及感言

1.数学学院获奖者感言

卓越讲席教授

陈发来

简介:

1982年进入中国科大数学系学习, 1994年获计算数学专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大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会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与2013-1017年度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第四、五、六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担任《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Visual Computer》,《Numerical Mathematics--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等期刊编委。主持973项目一级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课题,国家外专局“111”引智基地项目等。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008年获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2009年获冯康科学计算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奖。2016年获“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及其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近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包括T网格上的样条及其在等几何分析中的应用,稀疏优化在几何模型处理中的应用,基于隐式曲面的散乱数据重构等。

教学工作: 1.承担数学院《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总计180学时,教学评分4.9分。 2.主持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3.主持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线性代数分层课程建设》。 4.获第二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外专局重点引智基地111项目“计算科学与应用”。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疏优化在几何建模中的应用”。

麻希南

简介:

1969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1996年获得杭州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大数学系教授。其中,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曾在1999年访问中科院数学研究所,2000年7月访问加拿大McMaster大学数学系,2000年9月访问以色列Bar-Ilan大学数学系,2002年3月访问台湾理论科学中心,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访问德国马普数学研究所(莱比锡),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访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2012年2月访问法国高等研究院(IHES)。

所获奖项: 1)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2)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教育部长江学者 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资助:含 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顶尖科研奖学金

董志超,BA17001019

简介:

董智超,2015年于中国科大获得计算与信息科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计算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生,师从刘利刚教授。

感言:

很荣幸能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看到自己近年工作成果得到肯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从大三时认识了刘利刚老师,开始跟着刘老师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当时是很幸运的,能够遇到刘老师并且他为我打开了这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而且还是一个有趣的能够让我终生沉浸其中的新世界。在刘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不断帮助下逐渐的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魅力。在去年的九月又有幸能够和傅孝明老师一块做科研项目,这一年多以来傅老师手把手的带着我做项目,一点点的培养我做科研工作的感觉。而且所做的项目今年发表在了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上,极大的提升了我的信心和动力。虽然我还远远没有到达能够独当一面的程度,但比起以前的我明显能感觉到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能够更加的享受科研工作所带来的乐趣。

计算机图形学是一个很实用,很有趣,很酷炫的领域,很值得我终生为之努力奋斗,为之沉迷。虽然将来不一定会留在高校,但一定会在这个领域发展下去的。希望将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不辜负老师们的付出和期待。

韦韡,BA13001022

简介:

2012在河海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在中国科大获得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大数学系博士生。

感言:

非常感谢顶尖科研奖学金能颁发给我,这无疑是对我的一个肯定。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有时即使一个小小的鼓励也给带给我信心。

我的研究生生涯,就师从麻希南老师学习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通过转博考试之后,开始读一些方程类的文章,当然期间也学了一些几何知识。于2016年开始写一些文章,现有三篇正式发表的文章(1.W.Wei,Uniqueness theorem for negative radial solutions of k-hessian equations in a ball. JDE 2016;2.W.Wei,Existence and Multiplicity for negative solutions of k-hessian equation . JDE 2017;3.W.Wei (X.N.Ma, P.H.Wang), Constant Mean curvature Surfaces and mean curvature flow with nonzero Neumann boundary in a strictly convex domain. JFA 2017)。最近发表的是与麻老师以及其他人合作的文章,主要写的带纽曼边界的平均曲率流方面的文章。在科大读博士的这段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但无疑这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历程。在相同的时间段里,很多人已经拥有了不错的工作,漂亮的房子,结婚,孩子等等,虽然这些我都没有,我依然觉得我的生活学习状态是不错的。我为学有所得而开心,尽管不是每天都可以取得进步。在学校的生活,真的是简单而舒适。非常感谢科大提供了如此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保持平静。

偏微分方程与几何分析对于我来说的确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总是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令我困惑。面对知识的海洋,我常常感到生命之有限,知识之无涯。刚入科大那会,老师让看数学家的传记,我记得书上面说要五年换一个数学方向,以前没有感觉,现在想想,学习新知识是必要的,但换方向其中所蕴含的艰辛真是极大的。五年时间,对于我来说,深感学好一个方向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当然不断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现在的我正面临着岔路口,知识那么多,该学习什么样的新知识,真的是需要花费好多精力与时间去思考。近期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我得以在美国联合培养。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可以给我思考的时间。

再一次地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的设立者以及各个评委。希望我在数学上可以坚持地很久并做出有意义的工作,不负杨元庆教育基金设立的初衷。对于未来,我想先熟练我现有的知识体系,将它不断的充实加固,然后再学点新知识,继续从事数学研究。

张德凯,BA12001021

简介:

2011年通过考研进入科大数学院学习,第一年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后于2012年转博,师从麻希南教授。目前在美国明尼苏大大学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已发表SCI论文4篇。

感言:

还在大学时,我就非常喜欢科大这所学校,比如始终坚持精品办学,不扩招,学校很尊重教授,对学生很关心等等。于是我早早下定决心要报考科大的研究生。在2009年寒假时,我有幸和几位同学到科大参观学习,见到了麻老师,更加坚定了我报考科大的决心。

进入科大以后,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刚开始很没自信。这个时候麻老师总是鼓励我,非常耐心地指导。比如我们每周有三次讨论班,每次两个同学各报告两个小时左右,麻老师总是非常耐心地听我们讲,提问问题。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时候是在我们报告论文的过程中,麻老师会给我们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的。我的第一篇论文也就是这次申请奖学金的论文就是当时在报告论文时学习了相关知识后麻老师建议我考虑的。每周虽然只讲两个小时,但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研读要报告的论文,有时候论文有一些地方看不懂,会感到很沮丧过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但现在看来当时的痛苦是有好处的,至少多学习了不少知识。明年我将回科大,在6月份答辩毕业。毕业后我打算先做博士后,争取做出有意义的成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坚持不懈,才可能有所成就。

最后非常感谢新创基金会和杨元庆教育基金支持数学院的学生,数学相对其它学科来说难出成果,特别是基础数学方向。我更要感谢我的导师麻希南教授,麻老师不仅非常耐心指导我学习专业知识,鼓励我做有意思的问题,还给我提供了很多开会交流的机会。

邱榆,BA16001018

简介:

邱榆 ,四川省内江市人,于2014年7月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士,现在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组合图论专业攻读博士。曾获得2014年度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2015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2016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研究生奖学金,2017年度一等学业奖学金。

感言:

非常感谢科大这个平台能让我遇见很好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对我的帮助让我铭记在心。同时也很感谢国家和各个基金对我们的资助和扶持。我会继续努力去拼去闯,让每一天都值得以后的怀念。

龚禹霖,PB15000216

简介:

龚禹霖,2015年考入少年班学院创新四班,现就读于数学与统计平台的基础数学专业,兴趣方向是几何拓扑,特别是黎曼几何有关的问题。曾获2017年丘成桐大学数学竞赛的团体铜奖,负责几何方向。

感言:

当我听说自己荣获顶尖科研奖学金的时候,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在科大学习中最大收获莫过于认识了很多的良师益友,他们在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关怀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选择几何拓扑作为自己的兴趣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在大二时选修的《微分流形》,这门深度广度兼具的课让我看到了代数、分析工具如何解决具体的几何问题,一个个漂亮深刻的定理让我发现了自己兴趣所在。扫清了大一时候学了很多武艺却觉得无用武之地的迷茫。同时也要感谢助教老师和与我一起选修这门课的学长,他们对于我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我解答,让我克服了很多难关,最后取得了令我满意的成绩。进而在第二学期选修了黎曼几何和拓扑学,同时参与了丘赛几何拓扑方向讨论班,这些精彩的课程和讨论班令我受益匪浅,进一步夯实了几何拓扑方面的基础同时也开拓了更宽的视野。在丘赛前夕,我们同学之间也多次组织讨论班,这种同学间的交流使得我们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为今年取得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自己的努力和良师益友的帮助和指引下取得了自己一年前难以想象的飞跃式的进步。在此由衷地向每一位教导过我、指引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接下来我打算继续深入地跟着老师学习几何拓扑方面的知识,同时把代数和分析两个工具磨练好,以后希望继续深造去探索几何拓扑方面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本次获奖是对我之前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的激励。

张思翀,PB15010405

简介:

张思翀,2015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华罗庚英才班学习基础数学。2018年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荣获一枚铜牌和一项优胜奖。

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我认为,这不仅是对我的肯定和认可,更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科大两年来的学习与生活,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科大“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优良校风,感受到了科大人所肩负着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看到了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我认为,在大学中获得的任意一项成就和荣誉都不能成为我停止脚步的借口。学无止尽,数学中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还有很多复杂的谜题等着我们去解决,而我,无疑是那个希望对其作出贡献的那一个,这也就要求我不断地学习下去。此外,我也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新创基金会一样去指引和帮助那些在学术领域有天分、有兴趣的人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总之,今后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在数学领域中有所建树,为科大争光!

毛天乐,PB14203135

简介:

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大二转入数学学院。

感言:

能获得这次的顶尖科研奖学金,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从高中起就很喜欢数学这门学科,但由于条件限制,在高中的时候未能有机会接触到现代的数学。后来高考分数不够科大数院(因为数院指标在我们省只有一个),进了物院。好在科大允许自由选专业,所以一进校我就把物院的课程(单变量微积分)换成了数院的课程(数学分析A1)。刚开始的日子总是辛苦的,因为高中没有学过竞赛,不少细节上比别人反应慢半拍。甚至数分老师在我个性化选课签字的时候再三劝诫我要想清楚。我想也就只能更加用功来弥补这一差距。好在最后的结果还不错,一年下来,数分和线代的成绩都不错,并成功地转进了数院。后来的日子也和之前差不多,学了很多课,收获很大。不过在大三的时候,有一点自不量力——选课过多,导致最后有点消化不良,成绩也相对偏低,也算是一点遗憾吧。

在科大最感谢的事是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虽然性格迥异,但都有一颗对数学上下求索的心。遇到难题时,大家互相讨论;遇到困难时,大家互相鼓励。三年来不知道被他们帮助了多少次,也希望大家都能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汪亦桐,PB15000228

简介:

汪亦桐,中学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2015年考入少年班学院创新班,进入华罗庚英才班学习基础数学。曾荣获2016和2017年度的国家奖学金、第8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概率方向铜奖,代数方向入围决赛、团体铜奖(本人负责代数方向)。

感言:

很高兴能够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和中科大数学学院。提前一年结束高中生活,来到中科大学习数学,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很喜欢数学。中科大有优秀的老师,同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除了必要的上课和写作业,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数学。我喜欢在一个人在宿舍学习,因为很安静,也很自由。我在科大的前两年,我学习了很多数学课,也看了很多专业书,对基础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除了课内课程的学习,我提前选修了代数学,微分流形,李代数等高年级课程。此外,我还跟随欧阳毅教授学习了代数数论方面的前沿知识,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的奇妙。我对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方向尤其感兴趣。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数学。希望以后能从事这方面的数学研究。

黄浩翔,PB14001010

简介:

黄浩翔,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系就读本科,现是华罗庚英才班的学生。

感言:

很荣幸能获得2017年元顶尖科研奖学金。科大的学习生活坚定了我做基础数学的决心。在科大的三年里,除了本科必修的数学课程之外,对概率颇感兴趣的我参加了各种学术讨论班。比如大三学年的华罗庚讨论班,我就概率的热点问题Stein方法做了《An introduction to Stein’s Method》的报告。大三春季学期参加了薄立军老师组织的丘赛概率讨论班,介绍了概率空间完备化与Caratheodory延拓的关系。于我而言,讨论班是拓展视野和锻炼自我的机会。同时,我有幸大三暑假在徐佩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关于一维布朗运动条件占有时的研究》课题。并从Kac-Formula入手得到一维布朗运动占有时的更精细的版本。这次的研究经历也更坚定了自己做学术的决心。为检测自己的水平,我参加了2017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并取得了概率铜奖和团体铜奖的成绩。丘赛是中国大学生最高水平,竞争最激烈的数学竞赛之一。通过这次比赛,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体会到了数学这个学科本身的乐趣。我打算在本科毕业后出国深造,并从事概率方面的研究。未来,我希望在高校任教。在任教的同时,做数学学术研究。

张羽丰,PB14203157

简介:

张羽丰,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专业就读本科,大二时由物理学院转入数学科学学院,在校期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安徽省一等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概率统计方向优胜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并于大三暑假时到UT Austin进行暑期科研实习。

感言:

很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学金,非常感谢数学院和基金会对我大学三年表现的肯定。在科大的大学生活在我的人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三年对我的能力、品格、眼界都是很大的提升。在科大数院的学习培养了我踏实、细致的能力,让我明白数学切不可浮躁,不可好高骛远,必须把每一个概念、定理、证明都琢磨透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只有最为扎实的数理基础才能让我有资格在学术这条路上走下去,任何一个地方的不求甚解都可能对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科大也让我学会了努力、勤奋,希望这些品质能够帮助我在学术上越走越远,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弘毅,PB14001083

简介:

刘弘毅,2014年从湖北襄阳四中进入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后进入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专业方向为基础数学。曾获得郭沫若奖学金,2015年优秀学生奖学金金奖,2016年国家奖学金,第八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华罗庚奖铜奖、团体赛铜奖、陈省身奖优胜奖,2015、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专业组一等奖等。曾参加“三下乡”活动,芳草社“一帮一”活动等。

感言:

我很荣幸能够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我一直立志从事数学研究,大二提前修读了多门高年级华班课程,大三则修读了纯数各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并且在2017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一切要感谢科大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资源,有杰出的老师为我们授课,有优秀的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三年的学习不仅坚定了我从事纯数的决心,而且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学习数学的道路还很长,我会坚持下去,再次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给我的鼓励与支持。

马骁,PB14000248

简介:

2014年考入少年班学院数学学院,2015学年被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录取。

感言:

很荣幸获得2017学年的顶尖科研奖学金,我一直对数学都非常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数学专业。“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直是勉励我要勤学苦练的动力。通过踏实认真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我被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录取,并且目前正在该学校攻读M1。并且获得了大三学年的国家奖学金与的本次顶尖科研奖学金。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最后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我会承载着这份肯定与期待,坚定的奋斗下去,一步一个脚印,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

2.计算机学院获奖者感言

卓越讲席教授

张燕咏

简介:

张燕咏,女,1992年9月至1997年6月在中国科大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8月,在Penn State University,Comp Sci & Engg, 获得博士.学位,将于2018年6月在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担任教授。现任以下期刊的编委:ACM/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puting、Elsevier Smart Health。担任了十余次IEEE和ACM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的不同职位,并被长期邀请担任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大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普适计算、物联网、未来互联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2017年底当选IEEE Fellow (“or contributions to robust and efficient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s”)。 自2002年以来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及会议累计发表110余篇基于系统实现的文章,其中大多数发表在ACM/IEEE顶级期刊和会议。期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等。 会议包括:IEEE /IFIP可靠系统和网络国际会议(DSN)、IEEE分布式计算系统国际会议(ICDCS)、ACM传感器系统国际大会(Sensys)、ACM/IEEE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国际大会(IPSN)、ACM 移动自组织网络与计算国际会议(MobiHoc)、ACM普适和泛在计算国际会议(Ubicomp)、IEEE普适计算和通信国际会议(Percom)、ACM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国际会(Sigmetrics)等。根据谷歌学术网(Google Scholar) 统计, H-Index指数为36, 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7700次,单篇引用超过1100次。

丁虎

简介:

丁虎,男,出生于1986年12月。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现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指导两名博士生。将于2018年春季学期结束后到中科大计算机学院工作,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在知名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29篇文章。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发表在SODA、SoCG等算法理论,以及NIPS、ICML、AAAI、CVPR、MobiHoc等应用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多次受邀担任国际知名会议、期刊的审稿人或程序委员会成员。作为计算机算法方向的专家,曾受邀参加美国科学基金的项目评审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几何的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同时涉及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生物医学图像、物联网等热点领域的广泛应用。

程敬原

简介:

程敬原,女,1982年6月生。将于2018年5月入职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程敬原2002年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获得应用物理学专业学士,2007年在同校同系获得电子科学与应用专业博士(硕博连读),主要从事时移地震关键设备方向的研究(863子课题项目组成员)。2007-2018年间一直在德国进行基于智能织物的普适计算方向的科研,历任帕绍大学博士后(2007-2012),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12-2016)和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青年教授(2016-2018),累计指导毕业硕士生11名,联合指导博士4名,交流学者2名。近五年论文引用数447,H-index 13,主要发表在普适计算、可穿戴计算方向的UbiComp、PerCom、IWSC等会议上。曾担任UbiComp’16 demo chair、中德首届社会交互计算研讨会联合主席,是UbiComp’16、ISWC’16等会议的TPC成员。参与编著Springer出版社Smart Textiles-Fundamentals, Design and Interaction(2017),硕博连读期间出版了《VxWorks软件开发项目实例完全解析》(2005)。在德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欧盟第七框架项目1项 (www.simpleskin.org,获欧盟官方杂志research*eu和官方合作电视台EuroNews报道)、德国莱茵兰-普法兰州立创新基金项目1项、工业项目1项,作为主要承担者(总技术负责人)承担德国莱茵兰-普法兰州立创新基金项目1项、工业项目3项,此外还参与过欧盟第六框架项目和巴伐利亚州远程教育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精密普适计算、智能织物、新型传感器、可穿戴计算、行为模式识别
 

顶尖科研奖学金

章和夫,BA17011009

简介:

章和夫,来自江西九江,2011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进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数据挖掘。现博士一年级生,发表过一篇论文。

感言:

获此殊荣,我诚惶诚恐。感谢杨元庆的慷慨捐赠,你们的肯定与支持是对我科研工作莫大的鼓励。科研的道路还很漫长,许多工作等待着我去完成,而我不会辜负这份期望,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倪莉,BA17011016

简介:

倪莉,女,安徽阜阳人,就读于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一年级。2011年考入安徽大学,2015年由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毕业,以GPA第一、综合排名第二的成绩保研到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2017年由研究生转为博士。

感言:

进入中科大后,慢慢开始了科研生活。研一阶段,看论文,学习专业知识,为后期的科研打下基础。研一结束后,正式开启了科研生活,第一篇论文,导师会给我们分配简单的课题,让我们熟悉科研流程。从课题的构思到后期论文逐字逐句的修改都离不开导师的帮助。第二篇论文,导师更多的是指引,指导我们如何的研究课题,遇到问题时可及时找导师商讨寻找解决方法,导师也会积极询问进度以防课题走偏。非常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导师。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导师的帮助,发表了EI论文一篇,正在投稿中论文一篇。

获得奖学金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我后期科研生活的鼓舞。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导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读博是我多次反复思考的决定,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 作为成年人,我研究生期间已不从家拿钱,经济上有些拮据。感谢捐赠人的帮助,解决了我的经济之忧,可以让我更加的专注的科研,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也做一个有爱心、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晓亮,BA17011017

简介:

王晓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KDELab,知识与数据工程实验室,17级博士研究生,王晓亮,导师是金培权副教授。

感言:

很荣幸的能够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设立这个奖学金,感谢辛勤工作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感谢KDELab实验室这个集体大家庭,没有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回忆过去求学经历的点点滴滴,心里自是充满了欣喜,因为获奖是对于我努力后所得成绩的肯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比较好玩的事情是参加了中国软件杯的比赛,获得不错的成绩,将自己的想法给予实现,被别人认可和接受,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在研究生阶段,参加了阿里巴巴的天池大数据的比赛,虽然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积累了许多经验,收获还是颇多的。

在科研方面,刚刚入门的我只是摸到了一些门槛,不敢大放厥词。感触最深的是两个词,一个是大胆的想法,一个是严谨的证明。老古话说的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并非偶然,是通过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而获得,学术研究也是如此,任重而道远,我会加倍积累知识,厚积薄发。同时,也要学习各位师兄师姐们的“匠心精神”,对学术研究攻坚克难,执着追求,早日成为社会乃至国家的栋梁之才。

最后再次感谢联想集团杨元庆校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的杨元庆教育基金对优秀学生的奖励。谢谢!!!

薛爽爽,BA17011023

简介:

我是薛爽爽,女,来自安徽宿州砀山,就读于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一年级。2011年考入安徽大学,2015年由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毕业,以专业排名第三的成绩保研到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2017年硕士转博。

感言:

进入科大后,学校浓厚的学习和科研氛围感染着我,渐渐地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少了。追求“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我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力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到最好。非常幸运的是遇到李向阳老师,加入老师的科研团队,从此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在科研上,老师对我谆谆教导:“努力+方法”是做科研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在生活中,老师更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我们的健康生活。

在2017年的7月,经过长期的努力打磨,我们投出一起奋斗的第一篇文章,并于11月份收到 INFOCOM 的接收通知。这是我的第一篇一作CCF A类文章,离不开老师们和队友的帮助,我非常感激!在这个科研过程中,就如唐僧取经一般,毫不夸张地说我也历经了大大小小的“九九八十一难”,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升技能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团队交流与合作,也锻炼了自我的抗压能力。这次的成功经验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激励,我将有更强的自信去继续我的科研之路。现在我也在积极准备另一篇文章的投稿。

除了学习和科研,生活中我是一个热爱运动的人,擅长跆拳道和跑步,热爱轮滑、健身操和羽毛球等运动。很荣幸能够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这是对我后期科研生活的鼓舞。我来自一个农村的单亲家庭,人穷志不穷!从小母亲对我的学习非常严格,她坚定地支持我继续攻读博士学习,希望我能够成为有大才有大用之人。母亲的支持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而奖学金的支持对我家来说非常重要,非常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对我们的支持!非常感谢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非常感谢校友基金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

王正阳,PB14011001

简介:

大二上学期进入英才班。

大三上学期期末做编译原理课程扩展实验时,小组基于LLVM调研编译的代码生成阶段,我个人主要调研LLVM后端的目标机器模型描述和代码生成器工作流程。这一实验未实际编写LLVM后端,而是前期调研,为之后的教学用编译器的编写(我未参与)做准备,并提供一些建议。当时是期末,时间比较紧张。而且LLVM的文档和guide相对简略,代码生成器的代码很多内容缺少注释解释,LLVM的guide的示例使用的又是真实代码生成器,且基于SPARC这个我不熟悉的指令集。最后我参考LLVM的X86-64、ARM这些相对熟悉的目标机器模型的代码去理解文档和目标机器模型描述。

大三下学期做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课程实验时,老师给的几个实现仿真器的实验的代码框架很简略,所有要实现的内容都挤在一个Java函数内。我为了让代码结构清晰一些,更符合逻辑、有条理,同时为了锻炼能力,把与界面无关的实验主体设计分成多个类,部分类间存在继承、实现关系。此前未接触过JavaFX和所提供代码框架使用的swing,第一个实验时间比较充裕,就使用JavaFX重写了界面,之后两个由于时间问题没有重写,但也对界面代码做了一些调整,使之更整洁。写代码过程中由于Java的很多特性不了解,有时不知道怎样更简洁地完成某个功能。最后通过官方文档和在Stack Overflow上查找解决。

大三下学期后半段,我在实验室参与师兄的课题。最初主要按师兄的分工查找隐私发现方面的文章,同时看了一些隐私保护和图像语义分隔方面的论文,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发现相关研究很难找,可以参考的东西不多。之后和师兄、老师讨论确定研究的问题。后来设计了一套初步解决方案,但由于所用工具效果不好被师兄否决,没有实现。之后帮助实现了另外一个解决方案。

感言:

很荣幸能够获得这份鼓励,今后我会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果,为人类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不辜负杨元庆校友对我们中国科大学子的期望。

汪飞,PB14011014

简介:

从省重点高中六安一中考入中国一流高校中国科大,大二时加入学院英才班,现已保送研究生。

感言:

很荣幸我能够获得杨元庆先生设立的顶尖科研奖学金,这既是资助也是一种荣誉,更是对我的自我价值的肯定。感谢杨先生对中国科大的捐赠,您的资助极大地鼓舞了科大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和科研热情。同时也要感谢母校的培养和同学的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今日的成长。

我明白,中国科大并不是我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华为创始人之一任正非曾评价:“诺大中国,也就科大还容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虽然有些许夸张,但这也是科大的一种真实写照。中科大校园处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学术氛围,学生们学习勤奋刻苦,老师们教学严谨认真,科研同样也是一丝不苟。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怎敢怠慢?在大学期间,我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敢懈怠。不得不承认,中科大作为中国优秀学府,优秀学生确实比比皆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压力。过去的光芒在这里并不一定仍然耀眼。但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以优秀同学为目标不懈努力,我的进步也很明显。我想,先前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学习之外的收获也是很多的。大一入学我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感兴趣的武术社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习跆拳道习武健身的同时,也收获了友情和欢乐,使原本内向的性格更加开朗,并且和社团的伙伴们参加了多次表演活动。而跆拳道精神“礼义、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也铭记心中。于此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还加入了英语俱乐部并学习托福英语;在校期间也参加过志愿者活动丰富自己的见识。

如果把求学比作航海,理想只能作为指南针辨明方向,却无法作为持久的动力。自身的进步和他人的鼓励才是推动人前进的有力推进器。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便是我新增的一项鼓励,对于生活相对节俭的我来说这是对我生活的一大资助;对于压力巨大的我来说,这是对我精神上有力的安慰和激励。“胜不骄,败不馁”,获奖后,我会更加努力,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保持进取心,在科研道路上踏出有力的步伐。

再次感谢杨元庆校友的资助,感谢新创校友基金会的工作!

游翎璟,PB14011017

简介:

游翎璟,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现已获得保研的资格,并因此加入了先进数据系统实验室。

感言:

首先感谢联想集团杨元庆校友为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证明自己的机会,并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奋勇前行。

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本科生,我始终认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是最重要的。在课堂上,我认真听讲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课程学习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知识,为今后的学习与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当同学遇到问题时向我求助时,我也会积极帮他们解答,解决问题的同时与同学一起提高。最后,在学习上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掌握了计算机科学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年都获得了中国科大优秀学生奖学金。

在平常的课程学习之外,我还参加了学校的 ACM 队,利用周末等课余时间与几位同学一起训练,利用课堂以及课外学习到的知识提高自己。虽然占用了许多休闲娱乐的时间,但在这过程中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每年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便与队友一起代表中国科大参加 ACM-ICPC 竞赛和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赛场上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到了大四,由于成绩优秀,我获得了保研的资格,并因此加入了先进数据系统实验室,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在实验室中,在导师和师长们的帮助下,我也对实验室目前的研究成果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我个人目前还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但我相信随着我的努力,我今后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我想说,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这既是对我在中国科大本科四年学习生活的一次肯定,也是对我将来研究生生活的一次鼓舞。在这里感谢联想集团杨元庆校友对我们的关心,感谢老师的栽培、鼓励,感谢家人、朋友、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也会加倍努力,提高自己,争取取得更加优秀的成果回报社会,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李英杰,PB14011083

简介:

李英杰,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现为大四本科生。

感言:

从2011年进入高中,至今已有7个年头,回想起刚上高中,很难想到自己能进入中国科大。在高中,出于对物理、计算机的热爱,参加了高中物理、计算机竞赛,虽然两科竞赛都与一等奖失之交臂,但是打下来良好的基础,使得我在自主招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最终能够来到中国科大继续学业,而专业也选择了我最爱的计算机。

本科阶段,出色的完成了各个课程实验。例如在编译原理中带领队伍完成PL/0编译器,操作系统课程中完成了实时操作系统的实现,微机原理与系统中使用Verilog语言完成了流水线CPU的实现,人工智能课程中完成了线性分类器的实现等等。虽然现在看去,都是很简单的实验,但是在当时,每一项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能攻破这些小“挑战”,对我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提升。编译原理课程中加深了对编译器的理解,明白了编译器的运行流程,编写过程中大量代码的实现,对代码的编写有很大的帮助。人工智能课程中,实现了各种的分类器,对电影评价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次系统学习了人工智能,出色完成了课程实验,激起了更加深入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也为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网络算法学中,使用DPDK重构了Snort的DAQ模块,实现在10Gbps网络环境线速转发,通过这次试验,明白了在高速链路中即使很小的性能提升也能取得很大的效果,学习了Intel的DPDK编程,和对于网络数据包处理性能提升的算法。各个课程的学习,使得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从最底层开始的运行原理,从CPU的运行原理到汇编代码在CPU的执行到编译器将高级语言转为汇编代码,每一次课程学习以及实验的完成,对于我都是一个不小的提升。

在课程之外,出于兴趣,我还自学了图形学的课程,cs231n的神经网络的内容,学习了计算机视觉,卷积神经网络,尝试着实现了Cifar-10以及MNIST的识别的实现,并取得了不错的识别率。后来又学习了Pytorch架构,实现了VGG也尝试了对ImageNet的部分数据的训练测试。而在毕业设计题目选择中,我也选择了这方向的内容。

最后,很感谢联想公司杨元庆先生设立的这项奖学金,这是对于我在求学之路上所付出努力的认可和肯定。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联想集团对于我们大学生寄予的希望及期待。
 

郑子涵,PB14011086

简介:

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现为大四本科生。曾参加2016年的iGEM比赛,获得金牌。

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2017年度的顶尖科研奖学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科研中付出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我在以后的求学路上继续刻苦努力,继续发扬科大人“勇攀高峰”的精神。

四年前,我依靠着自主招生的降分,以不够科大分数线的高考成绩艰难进入科大,开始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学习。我凭借着对计算机科学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在课余时间学习课外知识、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优异的课内成绩和比赛成绩。

在校期间,我曾赴美国参加2016年的iGEM比赛,我们软件队获得了金牌的成绩。之后,我还作为我校CTF战队的队长,多次参加国内的各种赛事,为战队争得了很多荣誉。最近,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项目中,参与发表的一篇推荐系统领域的论文也成功被WWW会议选中。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可以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创造价值,而且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很多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我要感谢这些年来一直在我身边帮助、鼓励我的老师、家人和同学。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会有如今取得的这些优异的成绩。同时,我也要感谢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的杨元庆校友和一直以来为同学提供帮助的新创校友基金会。我会珍惜这一份荣誉,继续努力,为母校争光,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殷切期望。

曹艳,PB14207009

感言:

从最初踏入科大校园,已经经历了三个多年头了;从一开始的懵懂无知,现已褪去稚嫩,正踏在求学之路上前行。

我性格较为沉稳内敛、谦虚谨慎,对于能放下一张安静书桌的校园抱有无比的喜爱。在大学期间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对待所不了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并致力于创新,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还培养了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大学里,我也切身接触到了科研;对于科研充满了激情和动力,喜欢发现和研究问题,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拥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曾于大三参与到陈小平教授带领的佳佳项目“旅游与文化”中进行学习,收益颇多,熟练应用课本上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曾有过多次和同学协作完成一个课题或者项目的经历,非常享受和他人合作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那种忘我的投入和专注的精神。

在求学之路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还有思想的维度和自我认识;在探寻知识和渴望真知的过程中,向内的审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学教育也正在于此吧。

对于此次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荣誉,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所收获的一切得益于培养教导我的老师,志同道合的同学以及这所包容着支持着我们的科大校园,还包括全体教职工人员。这四年的大学时光我很满足也很感谢,感谢我自己还有我身边的人,毫无疑问这将是我最美好的回忆。

最后,对校友以及捐赠人杨元庆表示感谢,杨元庆老师将会是我们永远的榜样,我会继续在求知求学之路上昂首阔步。

韩浩宇,PB14011098

简介:

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大二进入计算机学院的英才班。参加过国际遗传机器大赛(iGEM),担任队长,并获得了金牌。现已保研。

感言:

时光荏苒,大学本科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 在本科四年最后的时候,我很荣幸能获得本届的顶尖科研奖学金,这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肯定。很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的捐赠人和新创校友基金会。

我在高中的时候就一直向往科大,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神圣的地方,当时毅然参加了科大的自主招生,然后获得了一本线的优惠。填志愿的时候不顾父母学医的建议,选择了科大的计算机专业,现在对这个决定从未后悔过。 刚入科大的时候,由于之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而且高中也没搞什么竞赛,所以感觉有点吃力,上课很多都听不太明白。不过科大不愧是一个学术的圣地,学习氛围很浓厚,在大一天天泡图书馆下,渐渐地跟上了大家的脚本,大二进入了计算机学院的英才班。

在科大里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在大二下学期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参加了国际遗传机器大赛(iGEM),经过竞选最终当上了队长。在我们准备比赛的一年里,我们查阅了很多文献,整个暑假都在认真准备比赛,最终在教务处和新创校友基金会的赞助下,我们赴波士顿比赛并获得了金牌。大三一年学满了毕业的学分,大四保研到了本校陈恩红老师实验室,并去了今日头条实习。

本科的生涯,我遇到了很多帮助我的组织和人。我认为本科的结束只是科研的一个开始,我会带着一个感恩的心在科研路上继续走下去! 最后再次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和新创校友基金会,我希望自己今后有所成就,来感恩母校,感恩社会。

夏昊珺,PB14011092

简介:

高中毕业于巢湖第一中学,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获得科大的加分,高考后录取到中科大计算机学院。大学三年多,一直不放松学习,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比较活泼开朗,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欢迎。读本科期间,获得多次优秀学生奖银奖和铜奖;大三暑假前往复旦大学交流认识了一批好朋友;大四和科大的老师同学通过樱花计划一起前往名古屋大学访问学习了一周,开拓了眼界;之后在周学海教授的实验室学习,现在已经保研去了周老师的实验室。

之前研究过一阵子基于opencv的图像处理,现在在学习深度神经网络硬件加速的知识,并正在这方面做毕业设计。

感言:

非常感谢杨元庆先生在科大设立这样一个奖学金,我一定会铭记这份情谊,在以后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和工作。

四、“杨元庆教育基金”颁奖礼进行

6月2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元庆教育基金”颁奖典礼在东校区理化大楼举行。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8611硕校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校友总会副会长鹿明、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李峰、人力资源部部长褚家如、数学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李嘉禹、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邓建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李向阳、数学科学学院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部分获奖师生代表出席颁奖典礼。典礼由校友总会副会长鹿明主持。

鹿明会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杨元庆校友及到场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向始终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及新创校友基金会表示感谢,向此次获得教育基金的师生们表示祝贺,并希望获得教育基金的师生们为国家的建设发展事业贡献出自己不凡的力量。

杨元庆校友致辞

随后,杨元庆校友、包信和校长向获奖师生颁发获奖证书并合影。

杨元庆校友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以教育基金为起点,为母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事业贡献绵薄之力。他指出,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的智能化时代正在到来,技术变革对于企业和科研机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数据优势,居于领先的计算力水平,在算法与行业knowhow相结合所形成的行业智能上也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希望通过设立基金,除了促进人才发展和教学科研之外,也能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适应国家技术产业的转型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代表学校向所有支持中国科大发展的校友致以衷心的感谢,他说:“以杨元庆为代表的科大校友对学校的情怀弥足珍贵,他们无论身处何方,始终心怀母校”。包信和校长表示,科大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今年恰逢中国科大60周年校庆,希望以校庆为契机,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安全学院、微电子学院、大数据学院等学院整合统一规划,在保持基础科学优势的前提下,发展应用科学,扩大科大影响力,将科大最好的一面展现给社会。同时,包信和校长也期待中国科大未来能和联想集团在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更多合作与交流。

2017年,杨元庆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 ,以回报母校培养之恩,推动中国科大科研建设。该基金设立了“杨元庆顶尖科研奖学金”和“杨元庆卓越讲席教授”,奖励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术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教授。

2018-03-21 上一篇: 预告:9月24日北京校友金秋午餐会 下一篇: Thous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