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墨子沙龙科技活动周——把“科学”的种子带回家

相关阅读: 科技活动周讲座:【问答视频·上】怎样的DNA才能确定是古DNA呢

 科技活动周讲座:【问答视频·下】骨骼中、土壤里,哪里DNA组受干扰的比较少?

前言:可以挖回家的化石、用量子通信的远程视频、亲手制作的液氮冰激凌、来自学术大咖的科学讲座……上周末,“墨子沙龙”公益科普论坛带领粉丝们“尝鲜”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举办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精彩的科普活动让粉丝们直呼过瘾。

作者 | 林梅

把化石带回家

“啊,谁来帮我看一下,这是化石吗?”稚嫩的声音吸引了周围人的注意,纷纷凑过来观察这位小朋友手里的岩石。这可不是哪个科考队在野外作业,而是在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的科技活动周上,来自虹口六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卢彦豪小朋友正在尝试体验化石挖掘的乐趣。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硕士汪瑶闻声凑近一看,循循善诱道:“你根据什么说它是化石呢?”周围的小朋友七嘴八舌讨论开,有人说像是甲壳虫的壳,有人说好像看到了虫子的尾巴。

“你们说的都很对,小朋友们,这位同学手上的确实是化石,而且还不止一个。” 说这话的是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徐洪河研究员,“大家看,这块岩石里包含两个化石,一个是三叶虫的尾巴的遗迹,另一个管状的是直角石,一种头足类动物的遗体化石。很久很久以前,这些动物被埋在了海底,软泥覆盖之后,形状被永久保存下来。后来软泥变成了页岩,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形状。”

 “那我们要这些虫子的化石有什么作用呢?”挖出化石的卢彦豪小朋友问道。徐洪河研究员告诉孩子们:“如果把我们的地球一个有故事的人,岩层就是写满故事的书页,而化石就是书页上的文字。这些化石记录了它们当时的形态、结构,我们根据这些样子,就可以推断很久之前,咱们地球上的动物、植物是怎样生活的,那个时候的环境又是什么样子。”

本次活动周上,化石小猎人的活动是当之无愧的亮点。由中科院南古所的科普网站“化石网”提供技术支持。南古所的科研人员为了让每位参加的中小学生亲身体验化石挖掘的乐趣,特地提前做好了大量的发掘工作,将发掘于湖北的包含有化石的岩层带到了上海,参与活动的小朋友可以亲手用专门的地质工具,对基岩进行最后一步的敲击,不少粉丝们都收获了自己的第一颗古生物化石,满载而归。

 与“量子”亲密接触

“啊,我看见你啦,这真的是量子电话吗?”位于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的量子总控中心欢呼沸腾,热闹非凡。原来是孩子们现场试水一种特殊的视频电话——它是利用量子网络传输信号的,可以做到无条件保密。

视频电话的另一头,年轻的量子科学家为现场小朋友介绍量子通信:“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量子通信厉害在哪里吗?”“我知道!可以保密,我在电视里看到过!量子卫星就是用来做通讯的!”小朋友们对我们国家的量子科学进展如数家珍,七嘴八舌的议论起它的好处来。

科学家告诉现场的小朋友:“量子通信是一种无条件安全的通讯方式,我们国家的金融、国防等等很多领域,都需要靠它保驾护航。我们国家已经成功发射了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是小朋友们刚才提到的“墨子号”,以后我们国家还会建设更高效、更普及的量子通讯网络。不久的将来,也许你们坐在家里,也可以用上这样安全的量子视频电话啦!”

冰激凌也有科学

在吃货的世界里,美味的冰激凌是个神奇的存在,可以瞬间带来美妙心情;如果这个冰激凌是在物理博士生的指导下用高科技做出来的,那体验是不是更加高端大气了呢?在这次的科技互动周上,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凭门票体验一把这样的特殊冰激凌制作过程。

科技小集市场地上,冰激凌“摊位”前人头攒动。来自美国的博士生Anthony Castellano充当甜点师,他熟练地将西瓜果汁添加到冰激凌必须的奶油等材料中,使劲儿的搅拌,再小心翼翼地将无色无味、冒着白气的液氮倒入原料中,经过几轮搅拌、加液氮,冰激凌逐渐降温固化,甜美的水果气息漂浮在周围,冰激凌新鲜出炉!还没等他解释原理,冰激凌被一抢而空,孩子们直呼好吃。

这边冰激凌的美味引发了一波高潮,旁边的几个孩子突然像个龙王一样鼻子里冒白烟,家长还在一旁乐呵呵的拍照。原来,这可不是熊孩子学着大人“吞云吐雾”,而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品尝液氮急速冷却下的奶油,冰奶油入口的同时,白气瞬间充满口腔和鼻腔,这几个孩子呼出白气的样子引发周围阵阵欢笑 。

此外,科技小集市上,辉光球的放电、光偏振的实验也都借着有趣的实验现象,直观地为参观者们解释了有趣的科学知识。

近距离接触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亲手为自己制作一份美味,科技小集市上的孩子和家长们表示,这比自然课本上的知识生动多了,要是自然课都这么上,自己肯定举双手赞成。

近距离聆听大咖科学课

本次科技活动周不仅有生动的小实验,更有专业的重量级嘉宾来为粉丝们送上科普大餐。来自北京生命科学院的王晓东院士、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徐洪河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顾有容老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左文文副研究员、中国科大的郑亚锐博士后,都带着自己的专业强项,来到科技活动周的报告现场,为科技活动周的大小观众们讲述科学和科学背后的故事。

其中,王晓东院士作为家喻户晓的高咖位科学家,来到科技互动周,自然吸引了不少的科普爱好者。现场座无虚席。

王晓东院士作为世界顶尖的分子生物学家,他关于线粒体在细胞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被写入了生物分子学教材,成为学术界的经典理论。王晓东院士在报告中说到,细胞凋亡是我们人体生长发育的正常过程,决定了我们的性别以及各种器官的形态。通过研究,这个凋亡过程的机理与线粒体内部的两个蛋白有关,它们分别负责“扣动扳机”和“拉开保险栓”,保证了细胞凋亡过程的信号正确。这也是人们对线粒体功能全新的认识。

此外,徐洪河研究员、顾有容老师、左文文副研究员、郑亚锐博士后也各自从古生物化石的丰富多彩、野外植物与舌尖美味的关系、宇宙天体的演化、量子计算机的最新进展等方面,为观众带来了生动有趣的报告。

一位现场小朋友说:“听了这几场报告,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兴奋激动。我们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头顶有无数的繁星,脚下有多样的植物,我们每个生物体和大自然一起,从生到死,互相依赖,共同生活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有那么多奥秘等着我去学习、去探索。”

两天的科普活动在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惊叹声中,飞快地结束了。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科学的魅力却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随着他们满意而归,研究院重回平静,科学的美妙或许可以走入孩子们的梦里,成为他们远征的力量。

墨子沙龙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主要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资助的公益性大型科普论坛。沙龙的科普对象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热爱科普的普通民众,力图打造具有中学生学力便可以了解当下全球最尖端科学资讯的科普讲坛。 

新闻来源:墨子沙龙微信公众号

2018-05-28 上一篇: No More Content! 下一篇: 【新闻】墨子沙龙第一期—潘建伟院士《探索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