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地空学院基础教学奖及发展基金获奖名单

2018年地空学院基础教学奖和发展基金获奖者共16人,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杰出教学奖1人、优秀教学奖5人、公共服务奖6人、院长奖3人。

 

地空学院2018年基础教学奖和发展基金获奖名单

奖项名称

姓名

奖项

基础教学奖

陈月娟

杰出教学奖

基础教学奖

陶鑫

优秀教学奖

基础教学奖

黄方

优秀教学奖

基础教学奖

王毅

优秀教学奖

基础教学奖

毕云

优秀教学奖

基础教学奖

孙亮

优秀教学奖

发展基金

王水

突出贡献奖

发展基金

耿雷

公共服务奖

发展基金

仲雷

公共服务奖

发展基金

孙婵娟

公共服务奖

发展基金

高晓英

公共服务奖

发展基金

吴妲

公共服务奖

发展基金

杨一增

公共服务奖

发展基金

杨鑫

院长奖

发展基金

刘倪纲

院长奖

发展基金

王文忠

院长奖

王水

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王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后分配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第二任院长;1980年参加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的发起和筹建工作,并被选为常务理事;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王水主要从事空间物理领域研究,并开展了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和磁场重联的数值研究。

陈月娟

陈月娟老师长期教授全院学科群基础课大气海洋学概论,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行立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内涵。

陶鑫

陶鑫,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在美国莱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任助理研究员。2013年入选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回国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从事空间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辐射带数值模拟和等离子体波与粒子相互作用。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目前在J.Geophys. Res., Geophys. Res. Lett., Nature, Phys. Rev. Lett.等杂志上共发表文章24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16篇。

黄方

在理科课程中始终注重逻辑思维和概念清晰,紧密结合前沿进展和基本原理,和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学生职业信心,认真准备,表达清楚,热爱教学。

王毅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2003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美国石溪大学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美国石溪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任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2010年11月起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

毕云

多年来一直主讲本科生核心专业课《天气学》,热爱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学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受到学生好评。教学评分两次达5分。

孙亮

承担大气科学专业基础课程,获教学评分5分(满分5分)的高分;指导的本科毕业生中多名获优秀毕业论文奖。

耿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入选者(2018)。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专业,随后到美国南达科塔州立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华裔冰芯学者Jihong Cole-Dai进行冰芯化学和气候环境记录相关的研究。博士期间参与了美国WAIS Divide深冰芯计划,负责brittle ice zone冰芯样品化学主成分的分析,提供了第一份Brittle ice zone化学成份的持续年际变化记录,为WAIS Divide深冰芯高精度定年提供了关键数据,并初步研究了WAIS Divide冰芯海盐气溶胶记录和南极海冰历史变化的关系。2012年博士毕业后进入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系Becky Alexander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利用氧同位素非质量分馏信号结合冰芯记录,研究大气氧化能力的变化特征和波动规律,为大气化学和气候交互作用过程提供关键信息。期间还改进了硫酸盐过量氧-17的分析技术,解决了大气、冰雪等环境样品中硫酸盐含量过少而同位素精确分析困难的问题,其完善的分析测试系统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所需样品量最小的一套系统。2016起受到欧盟玛丽居里项目的资助,作为Marie Curie Individual Fellow在法国IGE(原 LGGE)Joel Savarino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进行多硫同位素 ( S-32,S-33,S-34,S-36)分析方法的改进,以及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原理相关方面的研究。2017年6月正式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已经在Nature(一作一篇,共同作者一篇),PNAS(一作),ACP,GRL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仲雷

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04年起一直从事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卫星遥感应用和大气边界层观测试验方面的研究工作。参加了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和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等一系列大型野外试验。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孙婵娟

接待学院值年返校校友,并参与了学院60周年校庆的筹备工作;参与筹备学院AGU展台布置工作

高晓英

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生于湖北襄阳。1998年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0年公派至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地质系进行联合培养,2003年获两校学士学位。2005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国立莫斯科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2012年任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2012年-2018年任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教授,2018年3月起聘为特任教授。2015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获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

吴妲

积极参与2016-2018年北京本科生招生工作;为实验教学中心一期至四期建设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维护中心的日常运行工作。

杨一增

杨一增博士,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踊跃参加学院的各项公共服务类工作,主要包括有:参加2016年、2017年北京地区本科招生工作,参加2018年四川绵阳地区本科招生工作,付出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也取得了很好成绩;参加2017年、2018年四川成都地区自主招生考试考务工作;参加研究生招生暑期夏令营的志愿者服务和招生相关的工作安排。

杨鑫

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目前成绩排名为院系第一名。大一结束后加入秦礼萍老师课题组,参与各种科研项目;2018年暑期赴芝加哥大学,测量中国南部地区红壤中的Ti同位素组成。荣获2017年赵九章奖学金和2018年郭沫若奖学金。

刘倪纲

刘倪纲同学于2010年考入少年班学院,2014年保送进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阶段,科研表现突出,累计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GRL 3 篇和JGR 1篇。系列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太阳风扰动对于磁层等离子体波动的即时影响,有助于理解和预报磁层波动及其驱动的高能电子动力学过程。系列论文得到国际同行的多次正面引用和评价,其中《Simultaneous disappearances of plasmaspheric hiss, exohiss, and chorus waves triggered by a sudden decreasein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论文发表一年后成为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由于优异的科研产出,于2018年6月获JGR主编Mike Liemohn邀请评审论文《Spatial extent and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chorus and hiss: statistical results from the multi-point THEMIS VLF observations》。

王文忠

王文忠同学于201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获选为空间物理研究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015年-2016年在校研究生会参与组织策划了多次大型校园活动(包括美丽邂逅和See You毕业晚会等)。

 

 

2019-05-07 上一篇: 2018年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汇报 下一篇: 第四届黄渝纪念奖学金获奖学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