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9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项目报告
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您的公益捐赠将获税前扣除优惠
微信、支付宝可扫描上方二维码
支付宝:
更多中国科大捐赠方式附后! 快速跳转至其他捐赠方式
2015-2019年,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项目共支出30万元,用于30人颁发杰出论文研究奖。收支及获奖情况如下。
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收支情况
2015-2019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项目资助详情
“杰出论文研究奖”简介
某匿名校友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简称:新创基金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设立杰出论文研究奖,奖金额度为每年人民币50, 000元(人民币),获奖人数5人,每人10,000元。生命学院的未获固定教职的一线青年学者,包括特任副教授(特任副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与优秀本科生,都可以申请该奖项。杰出论文研究奖主要目的是为促进生命科学学院争创世界一流研究水平,改善生命学院的一线年轻学者的待遇,激励其在世界一流研究杂志发表成果。
“杰出论文研究奖”评选条件
获奖学者应品行端正,在科研课题工作中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指定学年度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顶尖科学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且第一署名单位为生命学院,则有资格申请改奖项。如果在指定学年度内,如在Cell、Nature和Science主刊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且第一署名单位为生命学院,自动获得“杰出论文研究奖”;生命学院可在60日内颁发奖金20,000元,不受当年获奖人数名额与当年授奖总金额限制。(注:“生命科学相关领域顶尖科学期刊”由生命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原则上影响因子在相关领域非综述类学术期刊中排名前5。)
相关阅读:一校友捐50万感恩生命最美十年
姓名 | 学位/职称 | 发表期刊 | 导师/通讯作者 | 获奖年度 | 简介 |
闫宜青 | 特任研究员 | CELL | 周荣斌、田志刚 | 2015 | 点击查看 |
李兆勇 | 副研究员 |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单革、吴清发 | 2015 | 点击查看 |
窦震 | 副教授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姚雪彪 | 2015 | 点击查看 |
刘行 | 特任教授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姚雪彪 | 2015 | 点击查看 |
陈亮 | 特任副研究员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单革、朱涛、王均 | 2015 | 点击查看 |
曹洋 | 博士 | EMBO JOURNAL | 高平、张华凤 | 2015 | 点击查看 |
吴逊尧 | 博士 | HEPATOLOGY | 田志刚、魏海明、孙汭 | 2015 | 点击查看 |
胡珊珊 | 博士 | Nat. Struct. Mol. Bio | 单革 | 2016 | 点击查看 |
王小林 | 硕士 | Nat. Struct. Mol. Bio | 单革 | 2016 | 点击查看 |
莫非 | 博士 | Nat. Chem. Biol | 姚雪彪、刘行 | 2016 | 点击查看 |
庄筱璇 | 博士 | Nat. Chem. Biol | 姚雪彪、刘行 | 2016 | 点击查看 |
王雪娟 | 特任研究员 | SCIENCE | 蔡刚 | 2017 | 点击查看 |
傅斌清 | 副教授 | IMMUNITY | 魏海明、田志刚 | 2017 | 点击查看 |
周永刚 | 博士后研究员 | IMMUNITY | 魏海明、田志刚 | 2017 | 点击查看 |
倪想 | 博士 | IMMUNITY | 魏海明、田志刚 | 2017 | |
周旭飞 | 博士 |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光寿红 | 2017 | 点击查看 |
冯雪竹 | 副研究员 |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光寿红 | 2017 | 点击查看 |
朱洪影 | 博士后副研究员 | CELL | 熊伟、黄光明 | 2018 | 点击查看 |
王宁 | 博士研究生 | CELL | 熊伟、黄光明 | 2018 | 点击查看 |
张清 | 博士 | Nature Immunology | 田志刚、孙汭 | 2018 | 点击查看 |
胡汪来 | 博士 | Nature Cell Biology | 吴缅、张旭东 | 2018 | 点击查看 |
丛靖婧 | 博士 | Cell Metabolism | 魏海明、田志刚 | 2018 | 点击查看 |
刘云涛 | 博士 | NATURE | Z. Hong Zhou | 2019 | 点击查看 |
马玉乾 | 博士后 | CELL | 薛天、Gang Han | 2019 | 点击查看 |
李启东 | 博士后 | CELL METABOLISM | 吴缅、胡汪来 | 2019 | 点击查看 |
刘蕾 | 博士 | NATURE IMMUNOLOGY | 周荣斌、江维、朱书 | 2019 | 点击查看 |
周静 | 博士后研究员 | IMMUNITY | 田志刚、彭慧 | 2019 | 点击查看 |
周文杰 | 博士 | Nature Neuroscience | 张智 | 2019 | 点击查看 |
朱勇 | 博士研究生 | Nature Nanotechnology | 陈春英、朱涛 | 2019 | 点击查看 |
吕雪菲 | 博士研究生 | Nature Nanotechnology | 陈春英、朱涛 | 2019 | 点击查看 |
2015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获奖者背景简介
闫宜青,博士,特任研究员。2006年和201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工学双学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识别与信号转导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起任特任副研究员。2015年起任特任研究员。主要成果发表于Cell、Immunity等国际高水平杂志。获得2015年度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主要研究炎症以及炎症相关疾病机制,曾获2015年度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李兆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1999年7月至2002年7月获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7月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博士学位。2008年8月,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复旦大学&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博士后;曾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任副研究员。
窦震博士,副教授。1976年11月出生,籍贯安徽省马鞍山市。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就读于安徽大学生物系。1998年9月-2004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姚雪彪教授。2004年12月至2007年4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其间于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赴美国Morehouse医学院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07年获得中科院--马普学会Postdoc fellowship的资助,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做博士后研究,导师为Erich Nigg教授。
刘行,博士,特任教授。200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理学学士。2008年至2014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6年于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至201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赴HHMI Janelia Farm Research Campus与Atlanta Clinical Translational Science Institute进行合作研究。2019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任教授。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hemical Biology、Cell Research、PNAS等国际高水平杂志。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陈亮博士,2009年从河北大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生物工程研究生。2011年进入单革教授的非编码RNA功能与机理实验室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今任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继续从事非编码RNA的相关研究。博士期间,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C9-Go8博士生交流论坛,并获得最佳报告奖。目前主持课题共3项,分别为第58批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青年基金,2015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基金。
曹洋,女,1988年生,安徽滁州人,2006年至2010年在安徽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高平教授。研究方向为多能性干细胞的代谢调控,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贝克曼生命科学奖”和“优秀论文三等奖”等。 2016年至今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研究工作致力于解析心肌肥大、糖尿病及心脏衰竭等疾病的代谢机制和治疗策略。
吴逊尧,女,民族汉,1989年6月出生。2010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学士,导师:田志刚教授,2015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导师:田志刚教授。曾特邀在中国免疫学会第八、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作学术报告。
2016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获奖者背景简介
胡珊珊,女,2010年6月获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理学学士学位,2016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非编码RNA在可变剪接中的功能及应用。曾获第八届全国RNA会议墙报一等奖、光华奖学金。
王小林,男,2013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理学学士计算机工学学士(双学位),2015年11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理学硕士。主要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非编码RNA对转录调控,可变剪接的作用。曾获第八届全国RNA会议墙报一等奖
莫非,男,2008就读于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多种翻译后修饰协同调控蛋白质功能并参与细胞命运决定。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2014)
庄筱璇,女,2008年获西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学士学位,2015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在细胞形态变化与及功能相关性中的应用。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7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获奖者背景简介
王雪娟,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和南京农业大学。2010 年底进入科大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助理、助理研究员和特任副研究员。2018 年 1 月通过中国科技大学优秀人才引进,受聘为研究员。在冷冻电镜和复杂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研究领域具备深厚基础;近 5 年来,在Science (2017);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6, 2018); Cell Research (2014, 2019)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 9 篇。作为负责人主持两项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作为课题骨干参与了两项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2019 年荣获安徽省“杰出青年”项目和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傅斌清,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科学系;2011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 2011年至2013年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2019年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副教授,2019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主要从事生殖免疫学研究,尤其是NK细胞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2015年获得中国免疫学会颁发的青年学者奖。2019年入选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当选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创新群体等多项研究。主要研究成果阐明了妊娠早期母胎界面蜕膜NK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揭示蜕膜特有CD49a+NK细胞亚群促进胚胎发育的重要作用,并创建了诱导蜕膜样NK细胞转输治疗胚胎发育不良的新技术。
周永刚,博士,特任副研究员。2018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附属第一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8月获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特任副研究员。曾获2020年“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品学兼优毕业生。
周旭飞,男,于2017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师从光寿红教授。从2017年6月开始至目前,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做博后研究员,主要方向为CRISPR基因编辑机制及应用。曾获2018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优秀墙报一等奖、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冯雪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99至2001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系任教。2001-2007年就读于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师从James A Thomson 博士,从事人胚胎干细胞全能性机制的研究,获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加入干细胞公司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 Inc.,任Senior Scientist,主要从事人全能干细胞向多种体细胞分化方法的优化和人全能干细胞中的基因编辑。2014年底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兴趣包括真核细胞中RNA的表达与加工的调节、真核生物中的转录调节机制、人全能干细胞中非编码RNA的表达与调节机制,以及人全能干细胞中非编码RNA对全能性和分化的影响。
2018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获奖者背景简介
朱洪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2010年6月获安徽中医学院中药学院学士学位,2016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学位,导师黄光明,2018年4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熊伟。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培育项目(2019/01-2021/12,60万元,在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2018/01-2020/12,25万元,在研,主持)。曾获2018年合肥微尺度物质中心分子医学研究部优秀论文奖、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度聘期制考核优秀奖
王宁,熊伟教授的2015级博士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研究离子通道受体功能以及脑内神经元代谢。在博士期间以共一作者发表了两篇论文,曾获2018年中科大生科院年会获得口头报告奖、2018年中科院院长奖特别奖、2019年生科院年会获得杰出论文研究奖和优秀论文奖。
张清,女,1991年3月出生,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技术学士学位,2018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博士学位。2012年8月师从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汭/田志刚教授,主要工作围绕“抑制性受体TIGIT对NK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的影响的研究”展开,博士期间成功制备anti-TIGIT单克隆抗体,撰写并发表专利“特异性抗小鼠TIGIT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鉴定与应用,ZL201210590618.9”;参与小鼠急性肝损伤研究,该成果“T-cell Ig and ITIM domain regulates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ation in murine acute viral hepatitis”发表于Hepatology.
胡汪来,副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吴缅教授实验室,主要从事肿瘤发生及化疗耐药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以结直肠癌和乳腺癌为模型重点围绕非编码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代谢及其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截止目前项目负责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ell Biology、Cell Metabolism、PNA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ell Death &Disease等国际知名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9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80,累计引用频次超过220次,单篇最高引用频次超过150次。
丛靖婧,199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博连读,两获国家奖学金。读研期间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肺癌微环境中NK细胞的功能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ell Metabolism,Nature Communications等。
2019年中国科大生命学院杰出论文研究奖获奖者背景简介
刘云涛,201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零零班,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生物物理博士学位。目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以一作或共一作在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论文。主要研究方向为使用冷冻电子显微技术研究神经元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冷冻电镜成像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发。
马玉乾,男,汉族,1991年4月出生,2012年6月获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学士学位,2018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薛天研究组博士后。曾获2019年吴瑞奖学金、2019年张锡钧基金第十五届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学术论文二等奖、2019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19年全国博士后创新研究计划、2019年合肥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杰出博士后计划、2019年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年会优秀论文奖。
周静,女,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免疫学研究。2012年6月获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医学,本科学位,2012年至2018年师从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免疫学研究所师田志刚教授进行硕博连读。主要从事小鼠肝脏驻留NK细胞功能学研究,并发现肝脏驻留NK细胞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以PD-L1/PD-1依赖的方式发挥负向调控T细胞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mmunity(IF=21.522)杂志上。曾获201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启东,男,1989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201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得201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环状RNA调控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研究发现了circACC1通过对能量感受器AMPK的调控,实现肿瘤细胞在营养压力下从合成代谢向分解代谢的转变,是环形RNA参与肿瘤代谢重编程的新证据,也为临床上的癌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靶点和思路,相关工作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期刊上。
刘蕾,博士,201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肠道共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其相关疾病机制研究。
周文杰,2013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硕博连读,师从导师张智教授。2019年3月获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慢性痛和抑郁症神经环路研究,相关工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以及Cell Reports上,获得2019年长三角青年科学家奖,安徽省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报告中获优秀论文奖,以及生科院第十二届研究生学术年会优秀口头汇报“一等奖”等奖项。
朱勇,博士生,2012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3~2019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肿瘤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朱涛教授课题组)进行硕博连读。硕博研究生期间致力于纳米材料与肿瘤免疫、非编码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以及乳腺癌病理发生机制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实验动物学等各个层面,先后在Nature nanotechnology,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Oncogene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吕雪菲,博士生,201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科学专业,2010~2017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肿瘤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朱涛教授课题组)进行硕博连读,2019年获得博士学位。硕博研究生期间致力于不同纳米材料对乳腺癌发生发展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以及非编码基因的功能在乳腺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实验动物学等各个层面,先后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all等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的身份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20年1月至今, 在莱顿医疗中心从事高级实验员工作。
中国科大闪电捐赠方式
—您的公益捐赠可获个税减免!
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您的公益捐赠将获税前扣除优惠
1) 微信捐赠:关注微信公众号USTCIF。点击“微信捐赠”即可完成。(目前上限为每日5万元)
手机微信扫描可支付
支付宝二维码:手机支付宝扫描可支付
支付宝扫码因系统限制无法备注,建议您手动输入支付宝账号,则出现“备注”项可标注。
3) 在线捐赠:点击 GIVING.USTC.EDU.CN, 支持全球各银行网银与信用卡。
4) 银行账号(温馨提示:仅限中国科大校友捐赠,不向社会人士募捐,请知悉)
户名: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
账号:1109 1820 0010 106
支行名称:招商银行北京中关村支行
不接受捐赠类型
1)不接受学籍在科大的学生捐赠。科大学生为校友资助而非劝募对象。
2)工作不满一年的校友捐赠金额不超过20元。如超过此限额,我们将尽快联系安排退款。
以上系新创基金会长期信奉的理念。
财务公开承诺:捐赠将全部用于指定方向。新创基金会每年公布年报与经过独立审计之财务报告。捐赠校友有权要求调阅财务报告。如有疑问,请致电010-62566790;Email:
更多承诺:校友服务优于捐赠,我们绝不会募捐时来了,校友服务时没了。我们会继续推出更多的校友活动,不限在中美两国;发布更多的校友行业调查,协助年轻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已有的校友调查请见:校友研究报告。
无管理费:运作至今,新创基金会对子基金均不收取管理费。新创基金会发起团队承诺,在未来若干年内捐赠总额超过运行经费。这保证了运行经费,不向普通校友摊销。普通校友捐赠全部用于项目开支(用于支持中国科大)。
2020-09-22 上一篇: 2019年度增华奖教学金项目报告 下一篇: 物理学院举行“严济慈讲席”教授聘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