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沙龙】苏运升——大都市挑战

如果走在街头,随便地向不同年龄的人提问:“对你而言,你希望你所生活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或许都会有不同的回答——老年人渴望安宁,年轻人渴望挑战。这个时代在不断地进行新旧碰撞,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如何让不同的人群都在这新老碰撞中觅到一处安心之所,就成了我们不得不讨论的话题。

去年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极为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如何在病毒肆虐的世界中打造一方净土,让更多人平安地度过这次危机,也是所有城市都共同面对的问题——而上海作为全球有名的国际化大都市,面临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2021年3月6日,同济大学的苏运升教授做客墨子沙龙,为我们讲述城市建设中大都市所面临的挑战。

大家或许知道由谷歌主导的智慧城市——多伦多的“明日之城”。它在刚提出时,愿景之宏大令人咋舌,但今天却已经陷入了停滞。归根到底,是因为单纯的技术因素是无法推动这个城市的统一愿景的达成的。也就是说,只依靠单一的一个智慧网络,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大脑”,还必须依靠政府的总体协调与统一规划。

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理想,会有不同的价值观;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也会有不同的梦想。城市规划者进入城市中,去聆听,去协调,最终达成一个一致的目标,然后再用技术去

如今,随着快速转型升级,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时代。苏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三个关键词:nature(自然)、culture(文化)和future(未来)。

第一个关键词是自然。在从古到今的城市发展中,能源一直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从钻木取火、种植粮食,直到发展出城市;再到工业革命,人类开始挖掘地下的煤炭,煤炭开始了工业文明;然后人类开始使用石油;再后来,也就是现在,我们正处在从石油基本能源转向天然气、氢气等气态能源的过程中间——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向更无形的太阳能甚至核聚变能转变。一代代的转换过程中,能源会越来越清洁,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在房屋建造上,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从木屋土瓦到高楼大厦,人类也在探索钢筋混凝土、加工玻璃钢以外的建筑方法,比如利用核能、PU、或者是秸秆这样的生物质材料,让建筑更贴近人。一个全新的生命时代正悄然向我们走来。

第二个关键词是文化。城市的历史离不开人、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人,而文化,也是由人创造的。在城市建设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城市的历史,也要考虑城市的未来。

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要想树一座城,可能需要千载的光阴。从最初的自然演化到后面的基础设施开发,在哪里建一座城要往后考虑1000年,设计这座城的整体规划,要往后想一百年,然后在建设这座城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30年之后。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不仅需要对历史负责、对现在负责,也需要对未来负责。苏教授的话让全场观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庄严历史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过去的5—10年,智能硬件和大数据悄悄兴起,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交界面也在随着传输速度的提升而不断进化。因此,当信息量激增、传输速度进一步加快,城市的运算速度也不断提升,未来一定会有“数字孪生社交”这样一个平台的出现。

芯片的进一步加强,导致每平方公里向外输出、向内交流的信息量也都会不断地倍增,这使得城市也像芯片一样,不断地在进化。如今东亚模式下的城市——比如东京、新加坡、香港、上海——它们更像多核的计算机,轨道交通连接起了“15分钟生活圈”,这让它们获得了更高的容积率。与这种高强度又多核联动的城市相比,美国那种单中心的城市显然就落后了。

提起美国,大家都不免关心起“中美之争”,苏教授认为,中美之争的关键并不在贸易、科技、能源,而在时间。时间在我们这边,美国的城市模式只适合“短跑”,而我们城市的算力是超过其他城市的,因此我们更擅长“长跑”。

苏教授提出,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商家和客户、城市与居民……都将更容易获得双向的互动。他举了一个他们团队的例子,他们设计了一些模块,把这些模块放到正确的地方,将发生无比奇特的“化学反应”,因为这些模块可以帮助城市逐渐智能化,它产生了很多神经元,而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在疫情期间,他们的研究成果发挥了大作用。

他们创造了“生物负压实验室”,然后监测全球的大数据,再把这些模块精准投放下去,这对及时有效地遏制疫情有很大的帮助。

在疫情期间,为了解决快递员不进小区,却又可以把快递送进去的问题,他们还设计了双面邮柜。这里的原理虽然很简单,但这里体现出来的“最后一公里”的想法却很重要。他们希望在未来,在这“最后一公里”,可以通过无人机或者可在小区内使用的物流机器人,把快递送到你家门口,或者投递到你的阳台。

见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苏教授又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成果。鉴于二维码的效率和保密性都是很大的问题,他们用光交互的方法,利用手机闪光灯做通讯工具,不但提升了效率,还可以用闪光灯进行支付。他们还设计了一款戒指,这样的智能硬件不但可以脱离手机支付,还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场景,比如无线充电等等。

苏教授指出,传统由政府主导,然后找开发商,接着由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最后才推出技术方案的逻辑已经过时,在新时代中,首先应该是社会创新,发布需求;然后是技术创新,用种种方式去解决;接着是资本用投资和产业基金的方式推动,最后才是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

当城市进化得越来越快,唯有让城市里方方面面的人都能够参与进来,才是一个合理的城市进化的路径。

观众们对苏教授的演讲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或许不仅仅是在赞赏苏教授精彩的演讲,也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对这座城市、这个国家、整个世界的意义和价值。掌声不仅是送给苏教授的,也是送给观众自己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每个人都了不起。在城市加速发展的今天,唯有每个人都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都抱有主人翁的热爱,这个国家才能跃迁,这个世界才能更加美好。

嘉宾介绍

苏运升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院长协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城市规划博士,注册规划师,擅长跨学科,跨尺度的人工智能城市的策划规划及其城市内部智能空间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创新设计。全程参与了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规划和设计,之前参与了北京通州副中心概念规划,也包括江南六镇在内的众多历史村镇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之后又参与过安哥拉、赞比亚、俄罗斯近10个国际城市的规划项目。多次受邀在上海及北京市长局长培训班、全球TED、腾讯WE大会,央视一人一世界节目等场合主讲未来智能城市创新。担任同济大学创新孵化器以及多家机构及公司的创新导师。

关于墨子沙龙

墨子沙龙是以中国先贤“墨子”命名的大型公益性科普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主办,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等协办。

墨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其思想和成就是我国早期科学萌芽的体现,“墨子沙龙”的建立,旨在传承、发扬科学传统,建设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倡导、弘扬科学精神。科普对象为热爱科学、有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普通公众,我们希望能让具有中学同等学力及以上的公众了解、欣赏到当下全球最尖端的科学进展、科学思想。

来源 | 墨子沙龙

2021-03-07 上一篇: 【墨子沙龙X2021年科技节】中国的大科学装置,人类探索宇宙的“神器” 下一篇: 【墨子沙龙】战疫:新药与疫苗| 陈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