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玫瑰——球员
张瑞楠
张瑞楠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但直到上大学前,她都没见过真正的足球。在足球选修课老师的推荐下,“临危受命”被拉去凑院女足人数,连比赛规则都不懂的她,直到来年,一个球都没进过。
而一次“球衣上天”事件却成为她足球生涯的转折点,让她选择坚持留在校队。校级女足开赛前依旧未获一粒进球的张瑞楠,有一次球衣被阵狂风吹到了宿舍房顶上!而自那以后,她作为院女足前锋越战越猛、带领球队从成绩垫底到拿下亚军(次年获得冠军)!后来又加入校女足出战省赛,张瑞楠变得越来越享受比赛,几乎每场都能进球。
大学最后一场比赛,她曾说:“这是向科大女足献礼的一场球。”
当时安徽大学VS中国科大,几位足球课老师得知张瑞楠保研科大还开玩笑说:“最后一场一定要进两个球,否则不好意思去科大了。”但上半场颗粒无收的她,下半场比赛开场不到5分钟,鼻子还受到了重创,只能一边用纸擦血、一边找点、一边狂奔。张瑞楠像是一只燃烧的陀螺,满场飞奔,寻找着机会。
“终于,我们得到了开角球的机会,此前学姐已经提醒过我要站在后点拿球,我迅速抢占了拿球点,虽然身前有对方球员防守,但是我仍旧准确判断了球的落点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球用身体顶入了门框——球进了!!”全场沸腾,就这样,张瑞楠完成了一个“特殊的仪式。”
到中国科大读研后,张瑞楠顺利加入了女足,也真正见识什么叫“一群真正用脑子在踢球的人”。她意识到以前踢法的稚嫩和粗糙——脚下没有技巧、也不会过人、没有配合,完全是凭着蛮力在前场单打独斗。在日常训练和赛场上,她默默地学习脚法和配合。在2019年8月份的“沪台杯”科大女足,她的首秀——造出任意球、抢点、门前垫射,反超比分打进了两个球,帮球队赢得了那场比赛。
这场比赛也让张瑞楠印象最深,因为它很好地诠释了她对足球的态度乃至人生态度:“无惧风雨,勇往直前,拼尽全力,收获成长。”
她表示,“我很骄傲我曾经为科大女足而战!我也很荣幸能够成为自己偶像球队的一员,那么近距离地感受她,支持她,帮助她,为她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祝愿科大女足的未来更美好!”
赵梓含
赵梓含第一次接触足球是五年级和班里的男生们追着球瞎跑,初中和高中时继续和男生们踢野球。考上男女比例5:1的科大后,她本以为要和足球说再见,却在下午四点的东区操场上看到了一群练球的女孩子。对她来说,“足球丰富了课余生活,拯救了贫瘠的社交网络,更带来了心灵的成长。”
大一大二时,赵梓含是被球队呵护和偏爱着的小妹妹。大家会为她过生日、定大蛋糕,前辈们会通过分析比赛视频,帮她搭建对足球的理解。甚至当了临阵脱逃的胆小鬼,队长也没有责怪而用一句“球队需要你,”让她又鼓足勇气归队,将功补过。
19年的沪台杯,她和第四任队长娜姐同住时,第一次了解到一个队长的心态——总是先从整个球队的角度想问题、把队友放在第一位、反思上一场比赛的不足、放弃休息研究对手的比赛......她说,“被吓到了,也被感染到了。觉得我感受到的是一腔滚烫的热爱:热爱足球、队友、足球支持者、也热爱自己能为校园足球出一份力,为队友们提供一份依靠。”
2020年夏天,赵梓含接任校女足队长一职。她表示,“这不仅是大家对我球技和能力的认可,这更是我一个成长的机会。”报名全国赛,找助理教练,安排训练,联系友谊赛,经费管理,组织聚餐……
赵梓含自认是个内向又佛系的人,踢球时并不在乎输赢,洋洋得意时,一位队友却告诉她:“你做的不好,你在场上对大家的带动不够。”一语惊醒梦中人,后勤工作做的再好也顶多算是球队经理,无法调动球队气氛控制比赛节奏的队长,根本称不上是一个队长。
作为队长,她要在场上喊出气势、带动球队去赢球,就像她在前几任队长身上感受到热情一样,赵梓含也希望自己可以让现在的队友们感受到可靠和信任。她说,“后来,我的队友告诉我,在场上她可以听得到我的声音。”
2021年的夏天快要结束,一年的队长工作带给赵梓含的是球队整体进步的成就感,是队友们团结亲密的友谊,更是一种努力一定能带来回报的自信。
“我感谢我的热爱为我带来的这一切,我愿意为我们科大女足,为校园足球做更多。”
麦李婷
大一入学时在来自同一个高中的师姐的“传销式”劝说下麦李婷决定加入女足。第二年她作为替补门将临危受命首发登场并在点球大战中拒绝对方两粒点球一战成名”;19年作为主力门将参加省赛,决赛却“意外滑倒”被进球,使球队突然处于劣势,但是在“齐萱绝平,小麦扑点”的程式中,齐萱在最后十五分钟绝平,进入加时赛后麦李婷扑救点球胜利。她说,“18年的半决赛让我和齐萱贴的更近了。因为对于足球队友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磨合非常重要,而信任的前提是信任对方的实力。”
在女足的这几年,麦李婷“看到了因热爱而闪光的人。看到了队助、衩队、娜姐、齐萱的付出:带领整个球队慢慢前进。”她表示,“很喜欢跟这样一群能够儒雅、又能够狂野,学习和科研能力很强,对踢球又很认真的女孩子踢球。”她回忆,“我本身是个抗压能力比较差的人,最初做门将时经常情绪崩溃,场下也还会纠结于自己场上的错误。无论对错,杨铭和澳琪无条件地和我站在同一边。仅这一句,就已经非常难得。这群队友的关系似乎不需要我耗心力去维系,这份对足球的纯粹的热爱让我们走到了一起。”
但是足球不是没有遗憾的,2020年巾帼杯再一次到了“齐萱绝平,小麦扑点”的程式中,但这一次她们没有赢。身边的人也一个个离开。在她们走后,麦李婷从门将向前发展,做了副队。她说,“管理队费、管报销、记账啥的真的很磨人耐心,与队友的沟通也不总是顺畅的。我也发现了我身上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除了最基本的球技需要提升之外,她需要考虑队友们的感受、耐心的和一些刚进队的队友交流。“以前前辈们把我照顾得很好,”麦李婷说,“现在她们走了,我需要自己独立了,我也需要慢慢学着照顾别的小朋友了。”
李易
李易介绍自己的足球经历,“小学体育课接触到足球后便被深深地迷住了,就跟男生们搞野。囿于父母不让踢球的压力,高中几乎没碰过球。备考科大时,看到新创推送清北复科邀请赛和科大女足的飒爽英姿(以及奇怪的文案:齐萱梅开三度),便越发心向往之(然而进科大后就再也没有这项赛事了…)。”
进入科大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少院的女足队伍。第一场巾帼杯,踢的是边后的老位置。她回忆,“当时只会龟缩防守以及追着球乱跑,于是被进了球。”此后在队里教练和学姐的教导下改掉以前踢野球的坏习惯。位置也越踢越前,从边后到最后稳定的边前,成长为院队里的中坚力量。在校队,上了两场省赛,她笑道,“不过全靠队友的帮助才免于背锅(以及逃课自学真快乐),总之主力替补一个(指坐稳替补席,几乎不出场)。”
之后院队里换届,李易成为了队长。然而训练全是“鸽子”、比赛仅能刚好凑齐首发。不过在20级同学们的支持下逐渐好转。她还突发奇想每周组织了三次早训,结果持续了几乎整年,每次都能到三四位同学(且比她还准时)。
踢了三年球,李易的风格、心态都发生了大变化。从后踢到前,以前踢球从不看人,喜欢单打独斗,离门老远还总想着远射,一条龙过几个人再把球带丢是常有的事。再到后来,又终于踢上了心心恋恋的中场,尽管难以打出传控,不过偶尔的灵光乍现以及恰到好处的配合还是让人非常快乐的,心态上也越发平和了。
黄成园
黄成园受父亲爱足球的影响,从小就开始看球、颠球,2015年进入中国科大就读,被科大女足浓厚的氛围感染。今年是她科大博士在读的第一年,更是她加入物院女足的第六年,期间曾担任物院女足队长,后被选入女足校队。从中后卫到中场或边前再到门将,可以说她是一路陪伴物院圆梦巾帼杯冠军。
2019-2020年度物理学院获得巾帼杯冠军,而与地空学院踢的最后一场决赛让她印象深刻。黄成园说:“对战双方队员的实力都很强,特别是地空学院当时的守门员麦李婷,也是校队的”,比赛进行到最后时刻“点球大战”,作为物院的门将,她靠着防守,助力物院圆梦巾帼杯冠军。她说:“我比较喜欢当门将,门将很帅,扑出对面的来球很有成就感!踢球就是释放压力,会让自己很开心。”
踢足球的日子,让她结识了很多朋友,被学长学姐一起拉着踢球、讨论技术动作、在训练、比赛或是周末节假日一起聚餐,她说:“大家平时在训练时的鼓励也给自己很大的自信心。”
不仅如此,黄成园也因足球遇到自己的男朋友,谈到这一缘分,她说“其实我们认识很久了,我是2019年读研时开始练门将,他也是女足校队的教练,平时也一起踢球,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了”
除了足球,她还热爱各项体育活动:曾完成环青海湖骑行和单日环巢湖骑行、参加校龙舟队,作为女划手或鼓手参加安徽省高校龙舟公开赛、世界名校龙舟公开赛等,取得优异成绩。
2019年黄成园参加校龙舟队,她说:“新创之前还资助了’耘遥号’,我一开始就是在’耘遥号’上学的动作,划了两年多,还获得安徽省高校龙舟赛一等奖,哈尔滨C9高校冰上龙舟一等奖。”(编者注:2017年,新创基金会经中国科大校团委、中国科大保卫处和中国科大体育教学部多方同意,通过“校园文化与体育基金”捐赠一条龙舟,队员们为龙舟取名“耘遥号”,小名“皮皮虾”,详情可见:“送你一只皮皮虾!给中国科大的最奇葩捐赠”)
2021-08-05 上一篇: 预告:9月24日北京校友金秋午餐会 下一篇: 张玉华,财务行政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