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欧少年获殊荣,骏秋归期已有期

2021年11月8日,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授予中国科大少年班学院校友刘骏秋(0800)“洛桑联邦理工博士论文奖”(EPFL Doctorate Prize)。

洛桑联邦理工博士论文奖是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乃至整个瑞士授予博士论文的最高荣誉之一。洛桑联邦理工在当年度所有学科递交的超过三百份博士论文里,评选出两篇最佳论文。2021博士论文奖颁发给了刘骏秋的博士论文《氮化硅非线性集成光学(Silicon Nitride Nonlinear Integrated Photonics)》,颁奖理由是:表彰他在芯片集成光频率梳技术上的突破性实验工作,和他极其非凡的科学成果(“For ground breaking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chip-scale frequency combs and the extraordinary record of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 )”。刘骏秋是洛桑联邦理工博士论文奖设立至今27年以来第二个获得此奖项的中国学者(注*)。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官网报道了刘骏秋获奖,并刊登照片。据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会了解:虽然刘骏秋博士已获数个欧美高校提供的助理教授职位,但他近期回国并开展独立研究工作。

刘骏秋简介

刘骏秋来自安徽省马鞍山二中(注:该校曾经安徽史上第一位国际奥赛金牌——周沛等优秀学子输送到中国科大少年班,周沛是哈佛大学博士、杜克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8年至2012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零零班)物理专业。2013年9月起就读于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光学系,并于2016年5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获硕士,并获德国教育系统的最高毕业荣誉(“mit Auszeichnung bestanden”)。2016年7月至2020年9月在EPFL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 Tobias J. Kippenberg教授。之后继续留组任博士后研究员至今。

刘骏秋的博士和博士后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研制超低损耗、异质集成的光芯片技术,并基于此研发新一代超紧凑化、超高效、全芯片集成的光频率梳。刘骏秋提出和证实了一套全新的半导体纳米微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集成氮化硅光芯片上0.5 dB每米光程的超低光损耗,为目前世界上所有集成非线性光学材料中的最低损耗记录,且成品率高到90%。同时他与他的合作者成功实现了超低损耗氮化硅光芯片与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压电氮化铝声光调制器、铌酸锂光电调制器等器件的异质集成。利用这些器件,他与他的合作者先后实现了数个技术应用,包括平行多通道相干激光雷达、卷积神经网络、光微波生成器、微波滤波器、天体光谱仪校准、高速数据中心光路开关、中红外双梳光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无磁体片上光隔离器、光行波参量放大器和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等。同时,他与他的合作者也深入探究集成氮化硅波导上的新物理现象,包括国际上首次观测和表征氮化硅背向布里渊散射,以及系统分析和控制激光器与环形微腔的自注入锁定效应。

刘骏秋博士在洛桑理工留学期间创造了罕见的记录——博士论文被誉为“极其非凡的科学成果” (“extraordinary record of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s”)。博士生期间,他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超过40篇,其中包含《自然》/《科学》正刊6篇,核心子刊16篇。2019年5月,他的工作在欧洲集成光学大会(ECIO)上被《自然-光子学》和比利时联合微电子中心IMEC评为最佳学生报告(唯一);2020年12月,他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为“35岁以下35位科技创新”中国榜单入选者。基于他和同事研究工作的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四家瑞士初创公司(Ligentec,Deeplight,MicroRSystems,Enlightra),这些公司目前致力于商业化氮化硅光芯片技术以及基于异质集成氮化硅的光芯片模块,例如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激光雷达、光计算和传感。

新闻来源、说明与备注:新闻由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微信(ID:USTCIF)与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会发布。转载请保留完整性。EPFL博士论文奖1994年颁发至今,仅在2017年授予中国籍博士生冯建东(现为浙江大学教授)。2008年获奖者HAN ANG WEE(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从主页信息、照片与姓名疑似华裔。但HAN ANG WEE应是新加坡公民。

2021-11-10 上一篇: 曹原获凝聚态物理领域青年物理学家最高奖 下一篇: 严玉山晋美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