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汇报

2020年,杨元庆教育基金支持数学学院10万元,资助12名学生。

马阳玲 BA17001036

感言:

非常感谢顶尖科研奖学金能够颁奖给我,这是对我在中科大数科院进行科研研究的一个肯定。我从南师大毕业来到中科大进行硕博连读这6年期间里,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导师杨周旺老师。自从接触杨周旺老师以后,他将我引进了数学和人工智能这个交叉领域,让我知道了数学涵盖了更强大的应用意义。
在杨老师的敦敦指导之下,我培养了独自科研研究的能力以及对学术研究的兴趣,非常有幸能够遇到他。这几年我接触了医学影像分析相关的项目,通过同门的交流学习,我们团队不仅开发了可以用于医疗辅助诊断的公众号而且还发表了一些论文,我也学习到了更多coding的技巧和学术研究的技能。
再一次地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的设立者以及各评委。希望我在数学与人工智能上可以坚持地很久并做出有意义的工作,不负杨元庆教育基金设立的初衷。
对于未来,我想利用自己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人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毕业去向:苏州科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师

翟晓雅 BA17001002

感言:

去年结束了学生生涯,现回顾博士期间点点滴滴,仍然热泪盈眶,无比怀念。硕博期间,我在两座城市辗转。科大的生活教会了我如何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搞科研;荷兰代尔夫特的氛围更适合灵感的激发与自由探索。两种教育体系,我把它归结为苦行僧的修行和意识流的思考。毫无疑问,这两者都是科研的必备的条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陈发来教授在我博士初期最迷茫最困惑的时候收我做他的学生。就这样我带着对几何知识的自以为是和倔强开始了我的博士生涯。然而越往前走,越发现自己的愚钝。芝诺有一个著名的比喻,说人的知识好像一个圆圈,知识越多,圆圈的周长越长,就会发现自己越无知。我用亲身经历证实了这个比喻,于我往往是走了一段时间回头看才发现自己是在老师面前“班门弄斧”。然而陈老师会耐心的告诉我科研一定要脚踏实地,慢工出细活。我这一路走来,陈老师给予我太多太多。虽然于他或许是举手之劳,但是足以改变我的人生。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吴俊老师对我来说亦师亦友,与他每次讨论都让我获益匪浅。吴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个青年科研工作者的视角,带我走进结构优化的大门,帮助我融入结构优化的科研圈。我的科研之路,从此变得更加宽阔。从问题产生到如何解决,吴老师循循善诱启发我不断思考最后解决问题。让我看到科研的过程是有迹可循的,让我觉得做科研是一件非常神圣又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吴老师的每次鼓励,都会给我莫大的动力。现在的我,对科研不仅仅是敬畏,更是一种期待!

最后,感谢杨元庆先生设立的杨元庆教育基金。它是对优秀学生的奖励,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份经济资助,更是对科大莘莘学子认真科研,努力钻研的精神的鼓励。谢谢!

毕业去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结构设计

宿建平 BA19001017

感言:

很荣幸获得“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首先简述我的个人情况:

在科研成果方面:我的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几何处理与优化、等几何分析等。目前以第一作者完成3篇论文(其中包含1篇共同一作),另外与同学合作完成论文4篇。2021年获得首届凌迪图形学奖学金(全国十个名额),得到了研究领域内专家的认可。

在学习成绩方面:我始终秉持积极努力向上的心态,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刻苦学习,认真研究专业知识。本科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期间仍获得国家奖学金,并且学业奖学金均为一等奖。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在学习和科研之外参加一些志愿活动,本科期间获评“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担任学生干部以及班级学习委员获评“优秀团干部”与“优秀班级干部”称号;研究生期间在“科技活动周”活动中担任科普工作者,为“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提供志愿服务。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捐赠校友,让我有机会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衷心祝愿科大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毕业去向: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研究员

高峻 BA19001021

高峻,安徽省铜陵市人,于2017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和计算机双学位。毕业后保研本校数学科学学院,现在是组合图论方向博士生,导师是马杰教授。曾获得2019年硕士国家奖学金、2021年博士国家奖学金。

感言:

非常荣幸能获得“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与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对我的帮助与支持。科大是一所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的学校,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不知不觉在科大已经过去了九个年头,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学习上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生活上互相帮助。

同时科大也有着许多优秀且负责的老师,为我的科研,学习以及生活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在研究生期间,有幸接触到了领域内很多顶尖的数学家,学习了很多组合图论方向的最新知识的研究领域,了解了科研,开阔了视野。获得杨元庆奖学金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今后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再接再厉,在所研究的领域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砥砺前行!

最后再次感谢捐赠的校友,感谢身边所有人对我的支持与帮助。

毕业去向:保研本校

熊伟 PB16060919

熊伟,2016进入中国科大信息学院就读, 2019年转院进入数学学院学习, 现为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一年级博士生。推研时为概率方向GAP第一, 在机器学习会议Neurips与ICML 发表文章五篇。

感言:

我在科大度过了五年的时光,从大一时懵懵懂懂地打数理基础,到大二的交换学习,再到大三下学期在两个学院的老师支持下从信息学院转到数学专业,以及后来在科研路上的探索,期间发生了太多难忘的故事,有着太多宝贵的回忆。

我应当是对科大学习、专业选择自由最有感触的人之一。在信息学院两年半的学习中,从单片机到软件编程,从信号处理到信息编码理论,我早早得以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向并得到反馈。而在我确认自己对于信息论这类理论方向更感兴趣的时候,也能从老师、同学处得到支持使我在大三仍然有转到数学从头开始学习的勇气,而时至今日,这也证明是我本科学习中最为正确的决定之一,在我研究机器学习理论的路上,在科大数院打下的坚实数理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后来入门科研的路上,尽管一路上挫折与失败要远多于成功,但偶尔灵感产生带来的满足与快乐却也足以慰藉。在整个过程,我也得到了当时在科大担任教授的沈聪老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Chen Yong 教授, 以及许多师兄师姐的帮助。此外,要特别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以及新创基金会对数学学院以及对我们的奖励与帮助,也希望有朝一日,我能有所成就,感恩母校。

毕业去向: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博士生

郝中楷 PB17000038

感言:

我是来自少年班学院的郝中楷,非常荣幸能获得“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我从17年考入了科大少年班学习,在科大的学习生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这段经历也是令我受益匪浅。

我最开始感兴趣的是物理专业,并结实了几位物理和数学专业、对学术富有热情的好朋友组成了一个研讨小组,互相分享自己学习的内容和体会,并逐渐壮大并成为了格物致知社的一部分。后来由于觉得自己比较适合于理论和计算方向我转入了数学系,这两个学院的学习基础使得我掌握了非常扎实的"数理基础"。而后在大二的暑假,我参与了数学系著名校友鄂维南院士的一场讲座,他讲到一个非常有前景而又充满挑战的方向,就是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更具体而言,使用神经网络算法替代传统数值算法求解微分方程。当时我认为这个观点的巧妙和取得的效果非常的令人惊叹,后来追随鄂老师的研究脚步,我转而加入了大数据学院刘老师的课题组。虽然这和我的专业有些区别,但我在研究中尽可能用数学、物理思维来建模一些科学大数据中的问题,并最终取得了有效的成果。

现在我保研加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朱军老师课题组,继续研究AI用于数值模拟,科学计算的一些核心问题。我非常地感谢在科大学习时的那些良师益友,同时也衷心地感激诸位优秀的校友对后来科大学子的支持和帮助! 不管是为我的学术生涯启蒙的鄂老师、刘老师,还是慷慨资助资助我们的杨先生,你们都是我们"后浪"们学习的榜样!我也希望未来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作有意义的工作来回馈母校的培养,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毕业去向: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感知物理信息的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与科学,工程领域的融合。

闫顺兴 PB17010366

感言:

非常荣幸能获得顶尖科研奖学金,这是对我学习和工作一种肯定,也使我备受鼓舞。回首自己在科大的四年岁月,分分秒秒都是那么美好、弥足珍贵。从2017年踏入科大校园的那一步,我就开始了精彩的大学生活。

这四年间,我认真学习,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一等奖和阿里巴巴数学竞赛优胜奖等;积极参加学生工作并担任学校社团管指委财务部副部长,也获得了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在高年级时,受母校的浓厚科研氛围的感染,我找到了统计学作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大四期间在王学钦教授指导下进行的关于非欧高维检验的工作也将在不久的未来公开。

衷心感谢我亲爱的母校和为这项奖学金捐赠的校友,我一定在这份鼓舞下更加努力学习工作,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科大人,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科学中心博士

研究方向:统计学

邵锋 PB17010421

邵锋,中学毕业于安徽省歙县中学,201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华罗庚数学科技英才班,专业为基础数学。本科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立志成才典型人物、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感言:

很荣幸能获得2020年顶尖科研奖学金,感谢科大和基金会对我过去取得成绩的肯定。科大的四年夯实了我扎实的数理基础,培养了我迎难而上,愈挫愈勇的魄力。在科大的四年里,我愈发感受到纯粹数学的优美和迷人,这也激发了我走上基础数学博士之路。在此我想特别感谢我的本科论文指导老师赵立丰教授,赵老师是我的科研领路人。他在《高等实分析》课程上高超的授课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储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坚定了我要继续跟着他学习数学的决心。感谢赵老师对我的尊尊教诲和耐心指导,不仅让我顺利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还让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走进了人生的新篇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过去的荣誉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辉煌才属于自己。今后我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在数学领域中有所建树,为科大争光!

最后再次感谢捐赠的校友,愿科大的优良传统能够生生不息、长久流传,造福祖国和人民。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基础数学

肖宇 PB17020661

肖宇,2017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入华罗庚数学英才班学习基础数学。曾获2020年国家奖学金;2018至2020年三年参加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2018、2019两届获优胜奖,2020年入围决赛。

感言:

非常荣幸能获得2020年度的“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感谢中国科大与杨元庆教育基金。这是我第二次荣获该奖学金,自己的成绩被人认可,内心也是十分激动。对于想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中国科大无疑会非常适合。这里有杰出的老师们,优秀的同学们,他们一直帮助我,激励我不断学习。我有幸遇到了张磊教授与梁永祺教授,在我学习高深的代数几何与代数数论时,他们给了我很多建议以及细致的讲解。我也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学习基础数学的同学,这也给了我继续学习的动力与信心,直到现在我也与他们保持着交流,组织讨论班一起学习。

在科大的四年本科学习也坚定了我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我在学习数学时的从不解时困惑迷茫到理解时酣畅淋漓的过程,也让我了解到数学的乐趣。在今后的研究与学习中,我也会继续努力做出成果,再次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给我的支持与鼓励。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数学系博士

研究方向:基础数学数论方向

叶馨阳 PB17151750

叶馨阳,2017年考入中国科大管理学院,后转入数学学院。曾获2019年国家奖学金,2018年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020年优秀大学生研究计划。

感言:

首先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获得这项奖学金是对我大学四年努力的认可,激励着我砥砺前行。四年来,我就是这样平平淡淡但非常充实的度过了我在科大的每一天。转去数院之前,内心总会有一丝担忧,知道自己资质平平。但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利弊权衡自我评估,其实内心早就有了答案。在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下,我还是一步步的尝试和努力着。

本科四年,我跟了两年讨论班,享受过讨论问题的辛苦和畅快,更懂得要注重积累和思考,细水长流。大四转专业补课时,一学期修了四门物理,再加上代基和解几,考试时还不免感慨毕业的艰辛。一路走来,我没有多么的出众,但在安安静静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厚实的学识,更强健的体魄。心里的惶恐好像不知不觉的消失了。或许正如《为学》中所言,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感谢一直以来给我鼓励支持的父母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给我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感谢科大自由的环境,让我在试错成本没那么高的情况下有机会折腾,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见和判断。感谢周围优秀的同学,让我在压力倍至的考试周更深刻的思考人生,知道我不应该因为我是哪个学校,获得过什么奖项而骄傲,而应因为我自己每一点进步而开心,要活得自律阳光,满腔热忱。

毕业去向: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组合优化

戎明远 PB17151797

戎明远,2017年考入中国科大数院,曾就读于数学学院华班的概率统计方向。现保研科大数院研究生,兴趣方向是组合图论方向,师从马杰教授。

感言:

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对于我来说,这既是一种帮助也是一种骄傲,这份荣誉给了我更多自信,让我更加热爱科研。我从高中起就很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特别是概率和组合图论方面。在大学的数学学习中,我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若干奖项,更加认清了自己对于概率以及组合图论方面的热爱,于是选择了保研科大数院跟随马杰教授继续增进组合图论方面的科研学习。

最后再次感谢杨庆元校友和科大的关怀,感谢科大数院为我打开前沿数学的全新大门,感谢科大老师们的细心指导,感谢经常与我讨论问题分享想法的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会尽我所能越走越远。

毕业去向:保研本校

邹广翼 PB18071555

感言:

很高兴能够获得“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和新创校友基金会对我的肯定。本人2018年升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借由科大慷慨的转专业机会由地空转到数院学习数学。在本科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长留下的交流环境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帮助了我很多。我曾参加几次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并获奖牌,或多或少是从这些方面受到了一定的裨益。同时也要感谢儒雅友善的科大老师,在了解科研前沿和眼界上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以及我认识的各种各样的同学,在学术抽象的符号思辨之外带我认识了更多实在而美好的东西。

本科四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数理能力、社交、信息收集、展示(presentation)等能力重要性不分上下。可惜低年级时由于个人因素和周遭环境踩了很多的坑,希望科大的学弟学妹们在扎实数理能力之余,不要忘记其他方面的能力以及自己的各种爱好。同时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主动争取,对自己有合理认识,做一个agreesive的人。 

毕业去向:保研本校,跟刘党政老师做随机矩阵问题。

2022-05-17 上一篇: 财务行政专员工作日常 下一篇: 2019年中国科大波士顿科技峰会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