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奖说 | 陈昕颜:于学习中沉淀,在科研里突围
【关于郭沫若奖学金】自2008年起,新创校友基金会是郭沫若奖奖学金80%的出资方。2008年,郭沫若奖奖金由2000元(每人、人民币。下同)大幅提升为1万元;2018年3月,新创校友基金会主动提议,郭沫若奖继续提升至少3万元;2021-2022年,学校落实该建议,郭沫若奖调整为3万元。新创基金会仍然继续资助所有奖金的80%。
“很高兴,也很荣幸。”陈昕颜谈及荣获郭奖时,简洁而真诚地表达着内心的欣喜与感恩。在信息学院的学习生涯中,她凭借对知识的热忱与不懈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以非凡毅力与智慧,在学术海洋中奋勇前行,于科研道路砥砺奋进,为众多学子树立榜样。今天,让我们走进她的科大成长故事。
学海无涯,巧作舟楫
在信息学院的学术征程中,陈昕颜面对繁杂课程与庞大知识体系,展现出卓越学习智慧与高效时间管理能力。她深知时间宝贵,精心规划学习时间,为学习构建专属时空维度。遇未解难题,绝不拖延,立刻钻研,深入剖析知识节点,力求理解透彻、举一反三,构建紧密知识网络。这种严谨态度,使其面对复杂学术挑战时游刃有余。
信息学院专业课程严谨深奥,“数分、线代、电路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等课程宛如基石,对后续科研与学习至关重要。陈昕颜凭借敏锐学术洞察力,深知其关键性,深入钻研,扎实掌握内容,将晦涩理论化为坚实学术根基,为未来科研奠定基础。她坚信,深耕基础课程,方能在学术道路稳步前行。
大一上学期初,课堂高难度内容如巨浪袭来,让她倍感压力。但她未退缩,课前预习、课后钻研,凭借顽强毅力,逐渐适应大学学习节奏。深入理解知识后,无需过多复习预习,便能轻松应对课程挑战,展现出精准学习方法把握与高效执行能力,彰显坚韧学术精神。
2课外活动,平衡成长
繁忙学业下,陈昕颜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与信息学院学生会工作,大二时担任综合办公室部长。学生会工作于她而言,是责任更是全方位能力进阶平台。在此,她结识不同年级、专业的精英,收获成就感。组织协调活动,深入了解行政工作流程与关键节点,为职业规划提供多元思路。同时,学生会赋予她更多交流契机,与学长学姐深度沟通,汲取宝贵经验与信息,拓宽学术视野。
面对学业、科研与课外活动多元平衡,她构建严谨时间管理与任务分配体系。以高效学习策略快速完成作业等任务,将课余时间精准投放至科研项目与课外活动。于她而言,课外活动是学习之余的能量补给站,释放压力、调节身心。在学生会欢声笑语与团队协作项目推进中,实现自我能力全面提升,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与充沛精力,迎接挑战。
3科研之路,勇敢探索
在科研广袤领域,陈昕颜秉持严谨求实态度与勇敢探索精神。她建议低年级同学稳固课内知识根基后,大二主动联系校内实验室开启科研之旅,鼓励学弟学妹向学长学姐打听实验室信息,精准定位兴趣方向,大量阅读前沿文献与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构建领域深度认知。
深知科研工作系统性与复杂性,她强调自主学习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指出科研人员需具备扎实理论基础、敏锐问题洞察力与高效沟通协作能力。在科研团队合作中,提出完善协作机制:成员秉持高度责任感,及时高质量完成任务,与领导者密切沟通;领导者全面把控项目方向,精准掌握成员进度,深入剖析问题本质,与团队成员及导师全方位协调。她反复强调,良好沟通机制是科研团队高效协作核心,直接关系科研成果质量与产出效率。
4未来之路,清晰规划
对于职业发展,陈昕颜制定系统清晰规划。完成博士学业后,可能继续博士后研究,探索学术未知边界,随后寻高校教职,传授学术成果与经验,贡献学术传承。同时保留直接进入业界工作的备选方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助力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她认识到信息学院学生职业发展的多元性,无论深耕学术还是投身产业,关键在精准定位自身优势与兴趣,制定科学前期准备,稳步迈向职业目标。
回顾大学时光,陈昕颜用“突围,试错”概括成长历程。在信息学院学习生活中,不断尝试多元领域,勇于突破自我。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科研道路稳步前行。她的故事如灯塔,照亮青年学子前行方向,激励他们在大学勇敢探索未知,追求卓越成就,以严谨态度与创新精神,书写辉煌篇章。未来日子里,坚信陈昕颜能够怀揣对知识热忱与科研执着,遵循严谨科技工作者精神,在学术与产业领域持续深耕,为科技进步贡献独特力量,成为新时代科技浪潮杰出引领者。
文字:徐一鸣
编辑:左义龙
审核:邹容 | 孟颖
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