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个性化培养之路--访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教授

支持母校,未必一掷千金。捐赠一小时工资,温情也重于泰山。立即捐赠!

提起少年班,社会民众的第一反应就是:“那是神童聚集的地方!”从1978年3月首创少年班、首批破格录取21名智力超常少年开始,中国科大少年班就开始享有广泛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美誉度。经历了三十多载的春秋,当年的“科学春天里一抹新绿”已然茁壮成长,2008年底,少年班学院正式成立。科大少年班学院在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创新与发展?新闻中心记者就此采访了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教授。

人才培养:“新绿”渐成林

“从1978年到今天,32年过去了。少年班一直处在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这期间少年班不断推展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追溯少年班学院的历史轨迹,陈旸教授引用了一组数据加以说明:“根据2008年我校少年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从1978年到2008年,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总计1220人,已毕业1027人,其中935人考取研究生,占91%。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

“可以说,从现有数据来看,少年班已经毕业的这些同学普遍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和发展空间。”陈旸介绍说,他们中约20%选择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有超过150人拥有国内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国外终身教职,许多人已成为国际顶尖科学家;有超过70%的少年班毕业生活跃在海内外经济、IT、金融、制造等领域,其中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的约35%。

“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中科大少年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丰硕成绩,一点也不为过。”陈旸说起从少年班毕业的青年才俊可谓如数家珍:

在国内科研机构与一流大学中担任教授、研究员的20多名少年班毕业生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杨振宁先生曾经评价说:“他是高温超导领域里做得最成功的年轻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85级杜江峰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81级的张辉辞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终身教职,回到国内被聘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在国际学术前沿,少年班毕业生同样取得突出成绩,已知有18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至少有4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士,有多人获得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美国Sloan研究奖、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Parkard科学和工程奖、新加坡李光耀顶尖科研奖等国际知名大奖。87级庄小威在她34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她曾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82级卢征天36岁时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正教授;83级邵中34岁时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在国内商界和国际工商、金融等领域,也有相当一批少年班毕业生崭露头角。79级伍晓东现任北京梦联信通总裁;82级施晨阳现任上海昂睿投资公司董事总裁和德国QIAGEN公司亚洲总裁;78级的张亚勤曾是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士,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董事长;86级李舸是美国第二大采购软件系统供应商安培托里斯公司的两大创始人之一;84级陈一栋现任美国贝恩斯坦公司(Bear Stearns)副总裁……据不完全统计,仅在IBM、Intel、微软、杜邦这样的国际500强企业就职的就有149人,许多人在这些企业担任重要职位。

招生改革:注重创新潜力

多年来人才培养的骄人成绩无疑为“少年班”这种针对早慧少年而设的独特教育形式注入了更多的信心。2008年底,中国科大在少年班(含零零班)的基础上,成立了少年班学院。新组建的少年班学院,涵盖了少年班、零零班以及“华罗庚班”、“严济慈班”两个科技英才班和“少年班-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如何鉴别、选拔素质高、潜力大、热情足的优秀生源,是做好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所以在成立学院之后,我们特别重视招生改革。”陈旸说。多年来,少年班一直使用行之有效的自主招生模式,如今在此基础上,学院对招生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具体来说,学院的招生分为三块去展开。”陈旸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其一,对于少年班学生,继续实施高考与复试相结合的科学选拔模式。获得考试资格的中学生须参加当年的高考,学院根据高考成绩划定复试范围,再对进入范围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复试。复试主要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复试科目为数学、物理、英语,另有心理测试以及非智力因素测试、体格检查。特别注重考生知识接受能力、逻辑判断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全面素质等方面的鉴别;其二,对于科技英才班学生,实施先面试、后高考的选拔模式。每年,学院组织专门的教授团对获得报考资格的考生进行提前面试,面试通过后再参加当年高考,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市重点线,即予录取;其三,对于‘零零班’学生,仍然按照原先的方式,从当年考取科大的普通大学生中择优选择。”

“通过招生改革,我们的目的是招收具有较强创新潜力的优秀生源。我们依然致力于为国家建设培养出一流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陈旸对学院未来的人才培养充满了信心。

专业学习:界限不再森严

“因材施教、自主学习”是少年班学院培养模式的核心特色。陈旸介绍说:“少年班学院内不分系,不设固定的专业,不对学生设定系统的、统一的知识结构和学业课程要求,而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一年的通识基础课强化训练后,所有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除基础课集中授课外,其他课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择修读。毕业时授予数学、物理、生物等不同专业学位。”

陈旸指出,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个性化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学院对此是大力推崇的。不只是少年班和零零班,少年班学院的两个科技英才班“华罗庚班”和“严济慈班”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努力满足每个学生对知识结构、学业进度的不同需求。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专业与专业之间不再壁垒森严了。”陈旸介绍说:“我们力求给学生们一个个性化的、探究型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专业兴趣点,也促进他们全面素质的养成。”

陈旸以学院里一位普通同学的例子加以说明:一名原本专业方向是应用物理学的学生,在美国加州大学参加暑期学术交流时,发现自己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被预录为生物物理专业博士生。回来后,这名学生随即选修了生命科学学院的一系列主要课程。“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及时的知识补充,并且建立在自主的兴趣的基础上,效果显著。”陈旸说:“我们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及特长自选专业,在全校范围内任选课程。”

学院所实行的学导制也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要。“少年班学院率先实施‘学导制’。”陈旸说:“目前,学院从全校各院系聘请了62位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中青年教授,作为少年班学院的学生导师,每个学导负责指导3—8名学生,他们会根据学生的普遍特点和个性、兴趣和职业规划,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专业选择和选课、学习计划的制定,指导他们学习并掌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给予全面指导。”

“试验区”:呈现交叉学科环境

少年班学院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主,联合相关院系,建立了一个独特的“试验区”。这个“试验区”力图让少年班的教学依托更宽厚的学科基础,培养数理基础宽厚的交叉型、复合型创新人才。“试验区”的学生有机会与教学名师、科学家直接接触,更加靠近科学技术的前沿。

陈旸将“试验区”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一种全新的“两段式培养”模式。他介绍说:“学生可以在一种交叉式的学科环境下学习。前两年完成基础课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具体来说,在第一阶段,入学第一年,所有学生统修单变量微积分、力学、普通化学和生命科学导论等大理科的基础课;第二年,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学科差异和交叉需要,以学科群平台方式来组织基础课程,建立“数理平台”、“生命、化学、物质科学平台”和“信息科学平台”三个平台,学生在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潜力后,进入各个平台学习,并可按照个人兴趣在不同平台上转换,根据主修方向对课程有所偏重。比如,“数理平台”偏重数学方向和物理方向等。进入第二阶段后,专业课学习鼓励专业交叉,不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某一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经过导师同意,可以是两个或三个专业的部分课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试验区”的“大学生研究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研究。“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到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直接了解感受科研创新氛围。”

“学生在这里可以获得非常优势的学习资源。比如国家实验室的大部分实验室将对他们开放,同时划拨出部分实验设备供学生自主使用。而且,采取小班制,每个班只有30多人,保证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每个班都配备了学业班主任和行政班主任。学业班主任主要由国家实验室一线工作的年轻的正副教授来担任。”说到这里,陈旸幽默地表示:“目前,3名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副教授已‘上岗’了。老师们会帮助学生尽快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并对其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给予指导。”

班级管理:现代版“书院”

从少年班到少年班学院,在形式上所产生的一个显性变化,就是改变了原来少年班学生一年基础课完成后就分散到校内各学院自选专业的做法,而是本科四年全部集中在学院管理。“这样每个班级就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集体。在此基础上,我们正在探索书院式管理。”陈旸说。

书院原意指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是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陈旸所提到的书院式管理是怎样的呢?

“我们所说的书院式管理,首先是指一种学习的环境和氛围。”陈旸解释说:“学院安排学生集中住宿,在宿舍楼内设置自习室、阅览室、交流室,每个宿舍4人,尽可能安排不同专业的学生,让他们相互之间可以交叉碰撞,讨论问题思路相对开阔,力求把学科交叉的氛围延伸到学生宿舍中去。”

“氛围影响人。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比如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信息不畅等问题,我们试图用良好的环境去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陈旸介绍说,学院还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配备助理班主任,让这些师兄师姐参与班级活动,以自身言行引导学弟学妹;开展经验交流会,传授有关大学生活、专业选择、申请出国、进实验室、跟导师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宿舍,增进同学们增强感情;重点帮扶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让高年级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影响低年级同学,这样做更有说服力,易于让低年级同学找到大学生活的方向和目标,也更加容易互动。”

“在我们精心建立的书院氛围下,学生的学业、性格及文化素养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陈旸列举了一系列学生活动,比如学院的成人仪式、寝室文化活动、少年班学生自己筹划组织的公益晚会等待……这些高智商的早慧少年在少年班学院的环境里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未来:“探索”仍是题中之义

少年班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在中国科大已经走过了32年,所取得的成绩也已经得到了社会公众及专家的普遍认同,这期间凝聚了许多人不懈的坚持与探索。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少年班是对常规高等教育制度的良好补充和发展。怎样使智力早慧的青少年群体获得适合他们的教育,避免“泯然众人”的状况,是少年班这种教育模式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少年班是真正早慧少年的幸运之所。”说到这里,陈旸不无自豪。

同时,他也冷静的指出,少年班在办学过程中也曾受到过质疑,也会有不够完善之处。例如,早慧少年的心理问题,少年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在面对问题或批评的时候,科大少年班从没有讳疾忌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陈旸说:“我们摸索出一整套完善早慧少年身心素养的方式方法来,而且卓有成效。这本身就是少年班对早慧教育模式的探索和贡献。”

 

来源:中国科大新闻网

2010-12-13 上一篇: 校友捐款 下一篇: 国内捐赠USTC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