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困学守望”奖教金获奖名单

 2019年9月23日上午,第十四届“困学守望”教学奖颁奖典礼在科大东区理化大楼科技展厅举行,共32位老师获奖,其中4位教师获得育人终身成就奖,8位教师获得杰出教学奖,20位教师获得优秀教学奖。

汪芳庭

汪芳庭,男,1940年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 196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数学系。

1976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任数学系教授至2003年退休。长期从事数学系及公共数学基础课教学,同时结合教学并服务于教学,从事数学基础与数理逻辑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关于算术超滤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以及Gӧdel 第二不完备性定理证明的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部分研究成果曾分别在欧洲逻辑会议(Logic Colloquium ´88)与世界数学家大会(ICM 2002)上宣读。

主要著作有《数理逻辑》(第二版2010 科大出版社)、《数学基础(修订本)》(2018 高等教育出版社)、《算术超滤——自然数的紧化延伸》(2016 科大出版社)。

汪芳庭先生在科大潜心教学和科研数十载,是科大优秀教师的典型代表,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

范洪义

范洪义先生,男,1947年9月生,浙江鄞县人。1964年9月至1970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1973年7月回科大任教,1982年获国内首批博士,是中国科大第一个物理博士。

范洪义先生长期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长期讲授《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电磁学》和《固体物理(非晶部分)》。1991年获得国家教委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的称号。范洪义先生潜心量子力学教学研究,在《大学物理》上发表过十多篇论文,其中一篇教学论文《量子力学纠缠态表象》被《大学物理三十五年荟萃文集》收录。

范洪义先生曾承担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与他人合作或指导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0多篇,被引用8000余次;1989年获教育部颁发的科学进步一等奖(个人)。2014-2018年连续五年被国际Elsevier网站列为高被引学者。

范洪义先生是科大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代表和青年教师的楷模。

顾雁

顾雁,男,1935年8月生,上海人。1952年9月至1956年7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 1956年9月至1958年在兰州大学物理系就读研究生,师从徐躬耦先生。后被错误划为右派。1980年落实政策,回兰州大学物理系任教。1983年至1984年,在美国Drexel大学访问,198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1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物理中心,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1992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1年退休。

顾雁先生长期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多次讲授《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及《量子力学》等课程。他出版过《量子混沌》一书,是国内该领域主要参考教材,多次重版。

顾雁先生曾担任国家“攀登”计划“非线性科学”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在非线性物理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顾雁先生在科大从教十载,是科大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代表和科大青年教师的楷模。

明海

明海先生,1947年2月生。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至今,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美国等处作访问学者和学术交流。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副主任、主任,全国光学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光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退休。

明海先生长期从事本科生教学工作,近四十年一直讲授《光学》、《近代光学基础》、《光电子技木》等课程;负责主持及参加编写光电子技术、近代光学基础、基础物理学(第III卷)、光学信息处理等教材;参与主持国内光学及光学工程会议教学交流、教学改革和全国大学生光电竞赛等工作。2004年获中国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明海先生曾承担并完成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十多项科研项目,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一次、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10余项(包括4项美国专利)。培养了研究生近90名,不少已是活跃在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和高科技公司的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明海先生由科大培养,执教于科大近半个世纪,是老一辈教师的典型代表,是科大年青教师的楷模。

程艺

程艺,男,1960年出生于安徽绩溪,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3月至1984年9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本科、硕士学位;198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美国石溪纽约州立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访问学者、安徽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

主要从事"非线性科学"领域中若干数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工作。1987年以来,承担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和国家教委优秀人才跟踪基金项目研究,目前承担国家973项目"非线性科学"。

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0篇。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二等奖、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各1项。

杨亚宁

杨亚宁,男,1965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生物统计。 曾参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参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习题集的修订等工作。

杨维纮

杨维纮,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6月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82年1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11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4月至1997年4月获英国皇家奖学金在英国牛津区Culham研究所高访,与J.W.Conner, A.Thyagaraja, C.N.Lashmore-Davies等几位博士一起合作研究,和他们共同编制大型计算机程序包CUTIE,用于非线性磁流体方程组的数值求解。

主要从事等离子体磁流体理论的解析研究和数值模拟,即利用等离子体的磁流体理论模拟在工业、军事和国防上广泛使用的等离子体(如工业上利用等离子体电弧切割和焊接、冶金、等离子体喷涂、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表面改性、无机膜淀积等,军事和国防上对导弹和飞行器的隐身、目标识别等)。现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计算机数值模拟》的子课题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杂志上发表文章50多篇,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4名。

杨焕雄

杨焕雄,男,1962年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曾从事过二维场论模型可积性与对称性方面的研究。以WZNW模型为依托,以Hamilton约化作为基本方法讨论了诸如Sine-Gordon体系、Zhiber-Mikhailov-Shabat体系等一系列二维场论模型的Backlund变换、Dressing对称性等可积性质。

现在的研究兴趣集中在超弦理论的唯象学:D-brane基础上的类标准模型构造、利用AdS/CFT对应研究低能QCD非微扰性质、D-brane宇宙学暴涨模型和第二类超弦理论Flux紧化方案中的模参数稳定问题。

邓友金

邓友金,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相变和临界现象理论、经典及量子蒙特卡洛算法的发展和量子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蒙特卡洛方法、相变及临界现象理论、和量子模拟理论。迄今(2017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PRL、PRX、Nature及子刊、Science共计20余篇,还包括约70篇NPB及PR系列文章。研究获得973项目、基金委面上等的资助。

王晓平

王晓平,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

1964年7月生于江苏苏州,1982至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1990留校工作,1996年至2001年在职攻读博士,1999年至2000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2004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11月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主任助理,2009年1月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14年4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助理。

长期从事普通物理教学和低维材料体系的可控制备与量子性能调控研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

高道能

高道能,男,1970年生,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量子场论课程的教学。

王文阁

王文阁,男,现任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教授。1992年7月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其后,分别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南京大学物理系,与意大利米兰大学科摩分校做博士后。曾任东南大学物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任德国埃森大学物理系、意大利伦巴第大学复杂系统研究中心、香港浸会大学非线性中心等处访问学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研究员。2007年起在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任教授。

近年来主要从事于小开放量子系统的退相干及统计性质的研究、以及量子相变研究,并对对量子力学基础与统计物理基础有浓厚兴趣。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参与两项973项目。

宋百林

宋百林,男,1978年生,现任中国科大副教授。宋百林副教授自2010年入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来,长期从事基础课教学,教过多门公共数学课和重要的数学理论课。

李皓昭

李皓昭,男,1981年生,现任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

自2010年进入中国科大以来,长期从事本科生基础课解析几何与复分析的教学工作。曾与和合作者完全解决了三维欧氏空间中闭嵌入平均曲率流的延拓猜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数学期刊Invent. Math.上。他和合作者对凯勒几何中的卡拉比流、极值凯勒度量的存在性等热点问题上做出了重要工作,相关成果发表在Geom. Func. Anal., Math. Ann., J. Func. Anal.等国际重要数学期刊上,这些工作被国际同行多次引用。

刘党政

刘党政,男,1982年生,现任中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党政副教授长期从事概率论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讲授概率论相关课程,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兰小红

兰小红,女,1981年生,现任中国科大教师。兰小红副教授长期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非高斯检测,随机场的样本轨道性质以及它们在天体物理与宇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胡治水

胡治水,男,2005年6月获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大统计与金融系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概率论极限理论, 随机图论和随机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刘杰

刘杰,男,1981年生,200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随机网络、时间序列、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

2008以来,长期担任公共基础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专业基础课《时间序列分析》和《应用统计方法》的教学工作。参与统计学本科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的修订及教学改革工作、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和课程建设。

翁明其

翁明其,男,1975年生,2006年迄今任中国科大物理系副教授。

张榕京

张榕京,女,1974年生,2013年至今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教授。

唐泽波

唐泽波,男,1982年生,现任中国科大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留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赴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访问,2009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博士 后,2011年留任副教授至今。期间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2012年1月至3月为美国布鲁克海汶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唐泽波副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高能核物理实验及粒子探测器研发。

丁桂军

丁桂军,男,1980年5月出生,2007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中微子物理、费米子质量模型构造。

主要从事中微子质量模型构造、轻子CP破坏、强子谱和强子结构以及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当前工作重点为中微子物理、广义CP对称性和大统一理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易为

易为,1977年生于上海,2000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理论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0年5月始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工作,任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超冷原子,量子仿真和多体强关联系统。

张斗国

张斗国,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表面光学,光学显微镜,微纳光子学技术在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自2010年回国工作以来,在光学薄膜、片上集成光子器件、表面波光学显微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应邀为二十余种国际权威杂志审稿。除学术论文外,相关仪器研制技术获批6项国家发明专利。已培养博士5名,硕士2名,在读研究生5名,其中多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2人次)、中科院朱李月华奖(1人次),华为奖(2人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6人次)。目前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与一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一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蒋作宏

蒋作宏,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讲师。自1999年以来,执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基础实验及现代技术性实验教学工作。

蔡辉山

蔡辉山,男,1980年出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与应用物理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围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面临的关键性物理问题,即对磁流体不稳定性、运行极限和破裂(主要是撕裂模(包括新经典撕裂模)、电阻壁模、逃逸电子、阿尔芬本征模)、快粒子物理、磁流体不稳定性与快粒子的相互作用、湍流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持过科技部国家磁约束专项项目、国家基金委项目等十多项。

王慧元

王慧元,男,1979年出生于安徽,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大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006年获中国科大天体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被聘为副教授。 2005年以及2007年分别到德国天体物理所和美国Umass大学访问研究一年。主要的研究兴趣,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活动星系核及与星系的关联,天体物理中的辐射过程。

潘海俊

1992年-2003年在中科大分别完成地球物理和理论物理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习。2003年至今,先后为近代物理系理论物理方向讲师、副教授。2014年春季学期至今,主讲本科生基础课程:电磁学A、电动力学和理论力学A。

鲁拥华

鲁拥华,男,1976年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微纳结构光学传感、空间结构光场等方面研究,已经在Phys. Rev. Lett., Appl.Phys.Lett, Opt. Exp., Opt. Lett.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引用五百余次。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做为主要技术骨干先后参加过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陈巍

陈巍,男,1977年生,现任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量子密码的理论与实验、量子密码系统和网络的设计与实现、量子保密通信网络、量子密码集成光子芯片

王双

王双,男,1983年生,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副研究员。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201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学与光学工程系获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方向为量子密钥分配、量子密码网络、量子随机数。

朱文光

朱文光,男,1976年生,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至200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至2012年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物理系任研究助理教授及研究副教授。主要从事低维纳米结构和新型功能性材料的生长机理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2019-12-19 上一篇: 中国科大颁发第十四届“困学守望”教学奖 下一篇: 中国科大颁发第十五届“困学守望”教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