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中戏演员《成名之路》,科大人拍电影

中国科大校友吴皓最近推出他的纪录影片《成名之路》,受到中美舆论的好评。

《成名之路》是吴皓的第二部纪录长片,获得了福特基金和Center for Asian American Media 资金赞助,由BBC、荷兰VPRO、丹麦DR以及台湾CNEX联合出品。影片讲述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班和百老汇合作排演经典音乐剧《FAME》的故事。 The Atlantic 影评说《成名之路》是 ”an intimate and emphatic portrait of China's post-80s generation." 美国娱乐界著名行业媒体 The Hollywood Reporter 评论说电影提供了"a novel perspective on the first generation born under the one-child policy." 《彭博商业周刊》2013年8月以《中国的成名之路》报道影片。《中国日报网》《参考消息》等网站也纷纷聚焦。

2013年年6月影片在英国全球首映,已陆续参加了韩国、台湾、纽约、Missouri、夏威夷、DC等国家或地区的电影节。今年影片还将参加亚特兰大、旧金山、Stockholm、Nashville 和洛杉矶的电影节。

吴皓于1989年从四川成都七中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学习,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吴皓获布南代斯(BRANDEIS)大学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商学院MBA学位。

吴皓在电影界已非初试啼声的后生:他在2003年左右回到北京,开始导演、制片生涯。此前他的颇为离奇:他起初在麻省UCB RESEARCH INC.公司担任研究科学家,研制并实现了一套计算机基因测序系统;后来又在加州EXCITE@HOME公司做过销售经理;此后在互联网创业公司做过管理人员,主持过多媒体产品的研发。

吴皓还是一位互联网老兵,曾供职雅虎与阿里巴巴。2008-2011担任到到网(TripAdvisor中国区)总经理,是在线旅游业专家。

说明:新闻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部分海报照片由导演提供。

吴皓近照。

《成名之路》海报。

《成名之路》海报。

《成名之路》海报。

《成名之路》海报。

《成名之路》海报。

旧闻一则 吴皓:“菜鸟”导演初试啼声,亮相美国亚洲电影节

     2005年,“菜鸟”导演吴皓飞赴美国旧金山市参加一年一度的亚洲电影节,并带来了他的处女作——记录片《Beijing or Bust》。

      《Beijing or Bust》是一部低成本记录片,片长约一小时。影片通过访谈描绘了六位 ABC(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在北京的生活历程。六人中包括有唐朝乐队创始人郭怡广(Kaiser),也有影视红星李亚鹏的前女友、摄像师 Mimi、电影人Ada、电脑公司员工Jeff、时常被文化差异困扰的艺术家Rania和企业家Bob。这些人中郭怡广成功的融入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乐队、太太和女儿。而Mimi却未能融入中国文化,只能在中美来回穿梭。影片记录了他们初到北京的陌生新鲜感、工作生活的逐步调试过程,也刻画了这群生在美国的华裔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的心理挣扎、对故国文化的认同和差异。尽管制作较为简易,影片中通过剪辑展现了不少古城北京过去三十年经历的历史时刻,例如文革、市民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申奥成功后的街头狂欢等。

      该片观众定位是美国市场,特别是亚裔移民和眼界开阔的美国知识分子。影片选题避开了敏感的政治话题,又力图与近似题材的《China in the Red》等记录片有所区隔。影片成功引起商家兴趣,圣地亚哥的 PBS 电视台购买了该片的电视转播权。   

   10月8日,受中国科大南加州校友会邀请,吴皓在加州理工学院学生活动中心试映影片,并与出席的科大校友座谈。到场校友对吴皓的新片表现出浓厚兴趣,就电影本身和吴皓的职业选择进行了广泛交流。吴皓打趣说自己有彩虹性格,现在对电影兴趣很浓,也对过去从事的职业心存不舍与感激。做过科研工作的他也憧憬做些科技报道;而曾经的管理经验,现在做独立制片人仍受益。座谈时,吴皓亦以亲身经历强调,选择、或转换职业要随个人兴趣,也要注意客观现实、个人素质与机遇。吴皓鼓励在场校友,漫漫人生,既然豪宅香车非我所欲,追寻一条契合我心、不随大流的道路并不难。吴皓表示他正在寻求新鲜话题,继续记录片导演生涯。这位曾在北京电影学院休习数字影片课程的导演,也有意在电影电视圈探索更广泛的艺术空间。他也不排除再次改行,关注其他领域的可能。

2014-02-27 上一篇: 《运行经费审批制度》原则通过 下一篇: 坦然面对科大文化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