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项目进展

 相关阅读:876新创青年学者2016项目进展

886新创青年学者基金支出情况

2016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生命科学学院项目进展

2016年中国科大启动了 “捐赠关键学科,成就一流科大”年度筹款行动。新创基金会在2016年年底争取到了不低于5800位校友捐赠、120万元的草根校友捐赠,设立“关键学科发展基金”。中国科大“关键学科发展基金”第一批支持数学、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等四学科(学院)的发展,支持引进国际一流青年人才。

2016年项目进展

2016年,信息学院通过新创基金会资助了8位青年领军人才,他们是从全职杰青、青千、百人、特任研究员等众多优秀人才中脱颖而出。专业范围覆盖通信与信息系统、微纳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等。他们分别为:黄伟、许磊、查正军、沈聪、金显庆、熊志伟、李志军、林宪正。这8位青年人才中查正军与沈聪两位分别由876基金和886基金资助。详情请点击:876新创青年学者2016项目进展 、886新创青年学者基金支出情况 。

以下为获得资助的青年人才名单。由于涉及薪资,属于保密信息,故无法将资助金额公布。

黄伟简介

理学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199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所,获得博士学位。2005-2006在加拿大卡尔加里进行博士后研究, 2006.9-2010.2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0年2月份在美国Brown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研究),进行原子团簇的科学研究。2011年1月回国工作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并于2011年9月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成核机理的研究工作。

科研简况:

黄伟主要从事大气气溶胶成核机理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90余篇,获12项软件著作权,多项发明专利。多篇论文被媒体专门报道和选为杂志封面,并在多个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擅长各类质谱、光谱、气溶胶类仪器设计、调试。

许磊简介

2007年1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2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4年7月~2015年6月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MEMS Lab进行访问研究。曾在RAE SYSTEMS,思源电气,中国电科等上市公司实习和工作

科研简况:

许磊长期致力于微纳技术研发及其在气体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探索。特别是微纳融合的传感器件及工艺,气体、流量和生物信号的感知技术,类脑神经元模型、电路和器件等。 首次实现了三维结构的微型加热器,加热效率比传统的二维结构提高了一倍。相关文章发表在IEEE系列的期刊和会议上(EDL,JMEMS,Sensors,Transducers等)。首次提出微纳气体传感器概念,突破高性能微型加热平台和有序多孔纳米敏感膜的融合工艺,实现圆片级批量制造技术。主要发表论文 22 篇,近五年发表论文 19 篇,多项发明专利,多项实用新型专利。

查正军简介

查正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中科院“百人计划”。

2000到2009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动化系,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博士后研究员、博士后高级研究员,2013年至2014年回国至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2014年加入中国科大信息学院担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科研简况:

查正军主要从事图像视频分析与检索、多媒体大数据分析、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ACM/IEEE汇刊论文及CCF推荐A类会议长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国际会议论文奖励,包括顶级国际会议ACM Multimedia最佳论文奖、最佳学生论文奖等。担任IEEE通信学会多媒体通信专委会多媒体大数据组联合主席、多个SCI国际期刊客座编委,多次参与组织顶级国际会议。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沈聪简介

沈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导、中科院“百人计划”。

1998年到200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02到2004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硕士学位。2004年到2009年,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到2014年在美国高通公司研发部任主管工程师 ,2015年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担任教授、百人计划教授和特任研究员。

科研简况:

沈聪主要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基础科研工作,主要成果包括7篇已发表SCI检索期刊文章和1篇已接收SCI检索期刊论文(均为一作),29篇国际会议论文(19篇为一作),3本著作章节;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完成4项高通公司研发部研究课题,已申请美国专利局utility patent 15项(7项为第一发明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金显庆简介

金显庆,金显庆,2010年2月获得英国班戈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班戈大学、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2005年就读于重庆邮电大学, 通信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5-2007年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光学工程,硕士学位;2007-2010年就读于英国班戈大学(Bangor University),高速光通信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科研简况:

金显庆从事未来光通信的技术研究,包括光正交频分复用(光OFDM)在光纤接入网中的应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设计与实现、及光纤信道中的空分/模分复用技术。已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期刊论文24篇,SCI累计引用490余次,H因子15。拥有2项美国、欧盟、中国、英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和一项正在申请的英国发明专利,关于高速实时光OFDM收发机模块的研究成果多次被BBC、NBC等欧美媒体报道。

熊志伟简介

2002年至2006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学士学位;2006 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博士学位。

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做访问生 专业:多媒体信息处理;2011年6月至201 年8月微软亚洲研究院网络多媒体组副研究员

科研简况:

熊志伟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了 8 年(包括博士阶段)多媒体信息处理研究,在计算成像方向做出了多项突破性工作,2009 年被授予微软学者奖。在国际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 IEEE Trans./J-STSP 6 篇,CCF A 类会议CVPR 3 篇),Google 学术引用 180 次(单篇最高 42 次,H-index 为 9),已授权美国发明专利 6 项。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的审稿人,2013 年被授予 IEEE VCIP 最佳审稿人。

李智军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 自动化学院教授;IEEE 人机智能控制协会生机电与仿生机器人系统专委会主席;2016年IEEE先进机器人与机电系统大会主席.

科研简况:

近5 年来SCI 检索论文48 篇,EI 检索论文35 篇,论文被SCI 他引用700 余次。其中10 篇论文发表在SCI 影响因子大于6.0 的国际学术刊物,3 篇ESI 高被引论文。IEEE Transactions 系列论文40 余篇,控制领域顶级期刊Automatica 论5 篇。获得发明专利10 项,实用新型专利2 项,主持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 项,面上项目2 项;科技部项目2 项;广东省产学研重大项目1 项,重点项目1 项。

林宪正简介

 

林博士分别于2004,2008,2010年于台湾交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10至2014年,林博士在台湾中央研究院担任博士后研究员。2014年至2016年,林博士在沙特国王科技大学(KAUST)担任博士后研究员。林博士于2015年获得中科院百人计画C类入选,并于2016年3月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职特任研究员。

科研简况:

林博士于硕博期间研究方向为信息隐藏与可视密码。在中研院期间,林博士的研究方向为MIMO与代数码的快速算法。在KAUST期间,林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代数码与其应用。目前其论文发表于IEEE tra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 IEEE tra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FOCS。林正宪在纠错码的算法丶数位浮水印与无线通讯等领域有较大的突破。例如:里德-所罗门码(Reed-Solomon Code)的编码与擦去式解码(Erasure Decoding)算法;于扩展二元有限域(GF(2m))上的快速傅立叶(Fast Fourier Transform)算法等。

信息学院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99年6月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学院现在由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自动化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网络信息安全系(筹)等单位以及信息科学实验中心、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组成。目前,信息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含13个二级学科)。学院拥有1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和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信息学院的学科体系完整,专业方向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在若干研究领域如无线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网、网络体系结构与新媒体应用、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毫米波工程技术、过程先进控制与系统建模、国家新一代音视频标准等领域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在语音信息处理方面居于国际领先水平。2011年讯飞实验室的“智能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发平台”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图像非均匀计算理论与方法”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国家自然科学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信息学院目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人获得“万人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得中组部“万人计划”拔尖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1人获得“万人计划”中青创新领军人才、7人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4人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12名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7-08-18 上一篇: 2016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生命科学学院项目进展 下一篇: 2016年“关键学科发展基金”数学学院项目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