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外交流奖学金交流心得——梁鑫
梁鑫(PB14206114),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2017年赴暑期京都大学研究实习,毕业后暂定前往京都大学深造。
在京都大学为期两个月的交流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除了实验室的学习以外,也体会了这座日本传统文化重镇的人文风情,感受了120年历史的京都大学的历史沉淀。
到达京都大学后,整理好行李就去实验室报到。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处在岚山山脉上,在这里可以一览整个京都盆地风貌。绿植丰富,环境宜人,随处可见各种鸟类,特别是乌鸦,乌鸦在日本被视为祥瑞,所以从山间到市区,它们随处可见,这也是和中国文化一个有趣的差异吧。
梁鑫在京都大学工学研究科校园
Michinori Suginome教授亲切的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工作环境和研究方向,进展。日本的科研体系和国内确实不太一样,他们实验室是一个Full Professor,主要负责实验室的大方向把握、funding,也就是俗称的“大老板”,他也是学术论文发表时的通讯作者。一个Full Professor旗下有数个Assistant Professor或者Associate Professor,也就是俗称的“小老板”,他们负责组里学生的具体实验项目、课题和实验指导,是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第一作者。学生往往是第二作者,所以大家申请日本的学校时也得注意这个系统差异。
梁鑫和指导老师Yuuya Nagata
随即Suginome教授询问了我的研究兴趣,然后安排助理教授Yuuya Nagata带我参观实验室。导师Nagata很是热情,弥漫着青年研究者都有的气息。很有干劲,干事利索,挨着给我介绍了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我体会到研究组先进的科技水平,他们能用仪器完成的事尽可能用仪器完成,这样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脱离了一些繁琐的重复过程,比如硅胶柱层析,也就是俗称的“过柱子”,工作相对高效轻松不少。
定下课题后,就开始了项目的实施。Nagata助教会亲手指导我的实验。在实验期间,我也切实感受日本科研人员做事情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验记录本被要求细致到记录所有预处理、实验和后处理步骤及为何这么做的理由,实验记录本如同电影胶片般记录实验。在实验时,得严格按照给定步骤。总之,这些枯燥、严谨的训练,导师严厉近乎严苛的要求,虽然一时难以适应,但是仍然让我学到了不少基本知识,对这种和国内相对自由的科研环境迥异的训练模式,我至今回忆起来也是感触颇多。
Nagata助教在教学生如何使用AutoColumn
虽然在研究上要求严格,但是实验室的活动还是相对丰富,party也经常举办,sub-group的drinking party、hanami (花見)或者是整个研究组的BBQ都相当有趣。社交活动使得实验室的工作有了一抹亮色。
梁鑫和sub-group farewell party
在京都的两个月虽然短暂,独自的生活使我独立自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实验室文化、全新的培养模式,让我学到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了反思。不断思考自己和这些努力的日本同行们的差距,重新审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兴趣和发展潜力。虽然因为科研模式的差异最终也没有选择京都大学,但是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内心想法这对未来的发展更为重要。
在此再次感谢新创基金对我提供的支持,希望这个平台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让更多的校友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去explore,去realize,最重要的,是去rethink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2018-05-14 上一篇: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基金与财务管理办法 下一篇: 2017年度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