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汇报

 相关阅读:第一届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报告

第二届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报告

第三届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报告

一、项目简介

1. 缘起:

2017年2月,杨元庆及夫人为回报母校培养之恩,通过新创校友基金会向中国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和数学科学学院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元庆教育基金。

该基金用于鼓励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团队精神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且为科研成绩突出的优秀教授提供支持。此外,联想还与中国科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向达成了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战略部署。

2、奖励额度和评选细则

(1)“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为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中国科大仅次于“郭沫若奖学金”的学院最高奖学金,奖励一批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团队精神强、品学兼优的高素质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在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各评选出在校本科生8名(8000元/人)、研究生4名(9000元/人)。他们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学术科研能力突出,本科生在科研顶尖赛事中或科研中取得优异成绩,或在读期间发表重要学术论文,或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表现优异;

②学术科研能力突出,研究生需解决重要学术问题,取得杰出科研成果(以本人所发表论文中最优秀的一篇作为主要评审依据)。

(2)“杨元庆教育基金-卓越讲席教授”授予在中国科大数学学院与计算机学院的优秀教授。

数学学院的候选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①学院50周岁以下科研成绩突出,做出国际一流工作的教授;

②一般应为国家杰青获得者。

计算机学院候选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③学院40周岁以下科研成绩突出,做出国际一流工作的青年教授;

④一般应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青年973,拔尖人才计划获得者,或者由国内外引进的杰出青年教授。

二、项目进展

第一期杨元庆教育基金项目实施以来(三届/期),杨元庆教育基金累计支出300万元,资助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师生共计87人次。其中资助数学学院教授2人(6人次)、获奖学生32人(36人次),计算机学院获奖教授3人(9人次)、获奖学生36人(36人次)。获奖情况如下:

三、卓越讲席教授简介

数学学院

陈发来

简介:

1982年进入中国科大数学系学习, 1994年获计算数学专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大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会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6-2010与2013-1017年度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第四、五、六届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担任《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Visual Computer》,《Numerical Mathematics--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等期刊编委。主持973项目一级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课题,国家外专局“111”引智基地项目等。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008年获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2009年获冯康科学计算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奖。2016年获“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研究方向为计算几何及其在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近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包括T网格上的样条及其在等几何分析中的应用,稀疏优化在几何模型处理中的应用,基于隐式曲面的散乱数据重构等。

教学工作: 1.承担数学院《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总计180学时,教学评分4.9分。 2.主持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3.主持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线性代数分层课程建设》。 4.获第二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外专局重点引智基地111项目“计算科学与应用”。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稀疏优化在几何建模中的应用”。

麻希南

简介:

1969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嵊县。1996年获得杭州大学基础数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大数学系教授。其中,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曾在1999年访问中科院数学研究所,2000年7月访问加拿大McMaster大学数学系,2000年9月访问以色列Bar-Ilan大学数学系,2002年3月访问台湾理论科学中心,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2003年5月至2004年6月访问德国马普数学研究所(莱比锡),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访问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2012年2月访问法国高等研究院(IHES)。

所获奖项: 1)霍英东基金会: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2)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教育部长江学者 研究方向为非线性椭圆偏微分方程和几何分析. 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资助:含 1)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计算机学院

张燕咏

简介:

张燕咏,女,1992年9月至1997年6月在中国科大读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2年8月,在Penn State University,Comp Sci & Engg, 获得博士.学位,将于2018年6月在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担任教授。现任以下期刊的编委:ACM/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 Computing、Elsevier Smart Health。担任了十余次IEEE和ACM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的不同职位,并被长期邀请担任多个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大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普适计算、物联网、未来互联网、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系统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2017年底当选IEEE Fellow (“or contributions to robust and efficient large-scale sensor networks”)。 自2002年以来在高水平国际期刊及会议累计发表110余篇基于系统实现的文章,其中大多数发表在ACM/IEEE顶级期刊和会议。期刊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等。 会议包括:IEEE /IFIP可靠系统和网络国际会议(DSN)、IEEE分布式计算系统国际会议(ICDCS)、ACM传感器系统国际大会(Sensys)、ACM/IEEE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国际大会(IPSN)、ACM 移动自组织网络与计算国际会议(MobiHoc)、ACM普适和泛在计算国际会议(Ubicomp)、IEEE普适计算和通信国际会议(Percom)、ACM计算机系统性能评估国际会(Sigmetrics)等。根据谷歌学术网(Google Scholar) 统计, H-Index指数为36, 文章总引用次数超过7700次,单篇引用超过1100次。

丁虎

简介:

丁虎,男,出生于1986年12月。2009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现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tenure-track)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指导两名博士生。将于2018年春季学期结束后到中科大计算机学院工作,任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在知名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29篇文章。其中作为第一作者的科研成果发表在SODA、SoCG等算法理论,以及NIPS、ICML、AAAI、CVPR、MobiHoc等应用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多次受邀担任国际知名会议、期刊的审稿人或程序委员会成员。作为计算机算法方向的专家,曾受邀参加美国科学基金的项目评审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计算几何的算法设计和理论分析,同时涉及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生物医学图像、物联网等热点领域的广泛应用。

程敬原

简介:

程敬原,女,1982年6月生。将于2018年5月入职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程敬原2002年于中国科大近代物理系获得应用物理学专业学士,2007年在同校同系获得电子科学与应用专业博士(硕博连读),主要从事时移地震关键设备方向的研究(863子课题项目组成员)。2007-2018年间一直在德国进行基于智能织物的普适计算方向的科研,历任帕绍大学博士后(2007-2012),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12-2016)和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青年教授(2016-2018),累计指导毕业硕士生11名,联合指导博士4名,交流学者2名。近五年论文引用数447,H-index 13,主要发表在普适计算、可穿戴计算方向的UbiComp、PerCom、IWSC等会议上。曾担任UbiComp’16 demo chair、中德首届社会交互计算研讨会联合主席,是UbiComp’16、ISWC’16等会议的TPC成员。参与编著Springer出版社Smart Textiles-Fundamentals, Design and Interaction(2017),硕博连读期间出版了《VxWorks软件开发项目实例完全解析》(2005)。在德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欧盟第七框架项目1项 (www.simpleskin.org,获欧盟官方杂志research*eu和官方合作电视台EuroNews报道)、德国莱茵兰-普法兰州立创新基金项目1项、工业项目1项,作为主要承担者(总技术负责人)承担德国莱茵兰-普法兰州立创新基金项目1项、工业项目3项,此外还参与过欧盟第六框架项目和巴伐利亚州远程教育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精密普适计算、智能织物、新型传感器、可穿戴计算、行为模式识别

四、部分获奖学生感言

1.数学学院

汪亦桐,PB15000228

简介:

汪亦桐,中学毕业于南京外国语学校,是15级少年班学院创新4班的学生,同时也是华罗庚英才班的学生。于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将于2019年6月毕业。专业是基础数学,方向是代数几何和代数数论。

荣获16和17年的国家奖学金,18年的郭沫若奖学金;第9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个人代数方向银奖,和团体银奖。

大三通过严格的考核,作为师范生被巴黎高师数学系录取。如今正在巴黎高师进行新一阶段的学习。

感言:

很高兴能够获得“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感谢杨元庆校友和中国科大数学学院,这是对我这一年努力的肯定。

很高兴能够提前一年结束高中生活,来到中国科大学习数学。中国科大有优秀的老师,同学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非常喜欢数学。在中国科大三年里,我学习了很多数学课,除了课内课程的学习,我还提前选修了多门高年级课程和研究生课程。同时我也看了很多数学方面专业书,因此对基础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我对代数数论和代数几何方向尤其感兴趣。此外,我还跟随欧阳毅教授学习了代数数论方面的前沿知识,以及参加了华罗庚讨论班。这些都对我以后的科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数学,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希望能很快进入科研的最前沿。

王贾甦,PB15010435

简介:

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的大四学生王贾甦,高中毕业于浙江省宁海中学,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将于2019年6月毕业,毕业后将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我很高兴能获得2018年“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这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求学期间勤奋学习的肯定,而且也是对我未来努力拼搏的激励。

在本科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勤于思考,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大三我选择了基础数学作为自己的方向,选修了多门研究生课程,从而加深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大三暑假,我还参加了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取得了团体银奖,我负责计算与应用方向。随后我还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参加MITACS项目,从事关于机器学习的课题,将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

感言:

“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的获得,对我来说意义非常深远,这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大的是精神上的鼓励:目前我在准备申请出国读博,我打算毕业后还将继续从事数学学习与研究,争取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报社会。

最后,再次感谢奖学金的赞助人,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谢谢! 

张思翀,PB15010405

简介:

张思翀,男,汉族,1997年7月出生,共青团员,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理科实验班学习;2015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华罗庚英才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将于2019年6月毕业,去向为赴法国索邦大学继续深造。

感言:

我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级数学科学学院华罗庚英才班的大四学生,很高兴能在本科期间第二次荣获“杨元庆教育基金”顶尖科研奖学金。杨元庆教育基金设立的这项奖学金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是对我在中国科大期间学习能力和竞赛水平的肯定和认可,是对我未来继续从事数学科学研究的鼓励和鞭策。我相信,杨元庆教育基金设立的理念和初衷,一定会影响并激励后来的中国科大学子们在学习上百折不挠,在学术科研上开拓创新,在国际顶尖赛事中取得佳绩,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表现优异。在此,非常感谢杨元庆校友对中国科大学子倾注的关爱和期许,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科大人,我将以感恩的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力争在数学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2.计算机学院

郑子涵,PB14011086

简介:

2014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现为大四本科生。曾参加2016年的iGEM比赛,获得金牌。

感言: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2017年度的顶尖科研奖学金。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在本科四年的学习、科研中付出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我在以后的求学路上继续刻苦努力,继续发扬科大人“勇攀高峰”的精神。

四年前,我依靠着自主招生的降分,以不够科大分数线的高考成绩艰难进入科大,开始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学习。我凭借着对计算机科学浓厚的兴趣,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在课余时间学习课外知识、参加各种比赛,获得了优异的课内成绩和比赛成绩。

在校期间,我曾赴美国参加2016年的iGEM比赛,我们软件队获得了金牌的成绩。之后,我还作为我校CTF战队的队长,多次参加国内的各种赛事,为战队争得了很多荣誉。最近,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项目中,参与发表的一篇推荐系统领域的论文也成功被WWW会议选中。这些经历不仅让我可以把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创造价值,而且也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很多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最后,我要感谢这些年来一直在我身边帮助、鼓励我的老师、家人和同学。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不会有如今取得的这些优异的成绩。同时,我也要感谢设立“杨元庆教育基金”的杨元庆校友和一直以来为同学提供帮助的新创校友基金会。我会珍惜这一份荣誉,继续努力,为母校争光,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殷切期望。

任冬,BA18011019

简介:

任冬,来自黑龙江,就读于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一年级。201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2016年考入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2018年由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

感言:

我于2012年结束了大学本科四年的生活,同年回到家乡市教育局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有着稳定的工作,但我却始终无法忘记自己心中多年的梦想。于是在工作满三年后,我毅然选择了辞职考研。在经历了艰辛的考研之路,我终于考入自己梦寐以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进入中国科大以后,中国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深深感染着我。尤其对于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我,格外珍惜能够重返校园学习的机会。虽然开始我对怎么进行科研感到一头雾水,但是好在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实验室的同学们也会热情的帮助我,慢慢的,我渐入佳境,终于完成了我的第一篇论文。这期间,也是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有时为了跑实验,会24小时或者48小时在实验室里不眠不休,累的时候,我经常望向窗外,看着中国科大校园内的实验楼总会有彻夜点亮的灯光,我明白还有很多人在陪着自己一起奋斗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如此想来,便再也不会感到疲倦与低落。所以我经常说,科研就是痛并快乐着,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有多么的可贵!

非常荣幸的能够获此殊荣。这份奖励不但是对我已经完成的工作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我后期工作的鼓舞。在此,非常感谢杨元庆校友对我们的支持与帮助!也非常感谢学院领导,我的导师以及同学们对我的帮助!我会尽自己所能的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用自己的爱心回馈社会!

陶汉卿,BA19011003 

简介:

陶汉卿,男,来自安徽宿州,就读于中国科大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二年级,师从陈恩红教授。2013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以专业排名第二的成绩保研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曾连续三年获评中国矿业大学校级优秀学生、并获得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毕业生奖学金、2018年度、2019年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20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现已发表学术论文4篇。

感言:

十分高兴能够获此殊荣,也很感谢杨元庆教育基金和中科大计算机学院对我的认可,这对于我来说既是资助也是莫大的鼓励,由衷地感谢你们!科大是一所学术氛围十分浓厚的学校,在这里我深切体会到了潜心科研的魅力和乐趣,并结识了很多很多优秀的同学。说到一路走来的挫折,我作为一个从自动化专业跨领域保研过来的学生深有体会。当初大三的时候,仅仅凭借对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一腔热血,我毅然放弃了熟悉的电气自动化领域转而追寻心中的理想,来到了我目前所在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当初的我可以说是真的小白,几乎是从零开始,在实验室的毕设和自然语言研究的探索过程中处处碰壁,不会linux不会结构化编程不会算法,对于身边师兄们习以为常说的种种概念都不懂,仅仅是基于本科的C语言基础自学了python从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也就是数据处理开始摸爬滚打,毕设时我的课题是短文本表示学习,每天都在学习新东西的我就像一个干的不能再干的海绵丢到了水池中一样,每天都是吸收知识吸饱的状态。和师兄请教讨论过程中,师兄交谈时很自然地提到的概念我不懂,那我就及时记下来回去搜索调研,师兄提到的linux命令我不懂,那我也记下来回去学习和记住。就这样,大四在实验室做毕设的一个学期,我收获满满,期间师兄对我的帮助和耐心的指点也是我研一就能够发表顶会论文的基础。

最后,再一次感谢杨先生和中科大计算机学院对我的认可和资助,也十分感谢我的导师陈恩红教授、刘淇老师、赵洪科师兄、金斌斌师兄、童世炜同学和家人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在接下来的科研道路中,我定将砥砺奋进、奋勇前行!

2021-01-26 上一篇: 2020年地空学院发展基金获奖名单 下一篇: 物理学院举行“严济慈讲席”教授聘任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