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双杰荣膺“全球青年领袖”

2010年,3月3日,国际经济组织达沃斯论坛公布了2010年度“全球青年领袖”名单,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陈路等两位校友入选,本次中国大陆入选者有13位,还包括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等。

“世界青年领袖”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组织的重要奖项,该奖项由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创建于2004年,每年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内甄选出200余名40岁以下的青年,选拔标准是“在各自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具有影响力和领导经验,有服务于社会的强烈意愿,希望用自己的才华解决世界正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从当选之日起任期5年。目前,“全球青年领袖”全部成员约有600余名,来自中国大陆的姚明、马云、丁磊、曹国伟、贾樟柯等之前已经入选。据悉,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来自72个国家,公有197名,这些青年领袖是评选委员会从近5000名候选人中甄选出的。

据“全球青年领袖”组织方公布,“全球青年领袖”无需申报,由推选委员会推荐候选人,由评选委员会决定最后的当选者。本年度的评选是在约旦皇后拉尼娅主持下,评选委员对5000名候选人进行了投票,当选者皆以成就证明其“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了卓越成就、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凡的领导能力,且有创造一个美好未来的潜力”。“全球青年领袖”组织今年将在非洲的坦桑尼亚、亚洲的胡志明市举行论坛。

潘建伟入选2010年全球青年领袖,他是中国科技大学“新创讲席教授”。

潘建伟教授,1970年生,1987年从浙江东阳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874校友),现为中国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检验、量子信息学和量子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利用量子光学手段,他在量子信息学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与同事们关于多光子纠缠产生与操纵的系统性创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的实验研究成为近年来物理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方向之一。

陈路教授近照。陈路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

陈路,1989年从当时的无锡市二中(今辅仁中学)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898校友),1998年获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现已晋升为副教授。2005年9月,陈路是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是当年25位获奖者中惟一的华裔。

陈路2005年9月20日获得天才奖后接受中国科技大学新闻中心专访。当天是中国科大47周年校庆纪念日,陈路表示“对科大我有特别的感情”。其辅仁中学班主任陈衍生介绍“(陈路父母在合肥)因为想和父母团聚,她放弃报考清华、北大,最后录取到中科大”。但陈路本人介绍并非放弃,她说“因为当年上科大,费了很大劲(笑)。无锡二中每年只有一个人能考进中国科大,分数线比北大、清华还高。” 2008年1月4日,新创基金会曾在伯克利拜访陈路教授,陈路表达她对母校的建议与支持。

说明:综合中国科大新闻中心、达沃斯经济论坛等报道。

附录:喜欢安全的感觉——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陈路博士专访

时间:2005年9月20日

旅美华裔女科学家陈路最近突然接到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基金主管丹.索科洛先生的电话。貌似闲聊的索科洛先生问她是否听过“麦克阿瑟天才奖”,陈路应声答到“当然”,紧接着索科洛先生给了她一个惊喜,“您获奖了!”

麦克阿瑟基金会总部设在芝加哥,麦克阿瑟基金奖颁给在各个领域内有创意的优秀人才,奖金50万美元,获奖者可自由支配。今年的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颁给25位得主,其中包括陈路在内有三位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罗伯特.波根纳(Robert J. Birgeneau)对该校有陈路等三位教授获奖感到无比自豪,称正是陈路等人非凡新颖的工作,使伯克利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校园。

陈路现年33岁,1989年毕业于江苏无锡二中,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1998年获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其后曾在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受聘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助理教授。

据9月20日美国媒体公布的最新消息,她也是今年获奖的唯一华裔。她还是近年来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的第二位华人女科学家。2003年获得天才奖的哈佛大学女科学家庄小威同样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由于“天才奖”通过匿名提名评选,既不要求个人申请、也不面谈,事先毫不知情的获奖者面对从天而降的荣誉和巨额奖金,往往不知所措。陈路得知获奖的反应是“你说啥?”因为获奖消息在9月20日正式揭晓,获奖者被“警告”此前至多只能告诉一个人。另一位获奖者伯克利的曼加教授承认,他选择告诉太太,但天知道她能否将喜讯当秘密守护一星期;而尼柯丽.金教授获奖时,丈夫根本不知麦克阿瑟基金会为何物,只知道这是“一笔横财”。

9月20日下午4点(美国太平洋时间),陈路博士接受了科大新闻中心的采访。

一生的转折

记者:陈路教授,科大新闻中心恭喜您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今天是科大47周年校庆,感谢您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接受采访!您还记得您在科大的四年吗?

陈路:谢谢。科大是我一生的转折点。我是江苏无锡人,但父母在合肥一所中专任教。1989年我从无锡二中考入中国科大生物系。我一直对物理感兴趣,但父母希望我学医。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我选择到科大学生物。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90年代是脑的十年。科大有很好的学术氛围,很多的学术报告,给了我很好的熏陶。在科大我很喜欢神经科学课程,这也是我现在的研究方向,我侧重研究神经细胞的电信号。

记者:您在科大的导师是谁?

陈路:根据我课程的情况,我被分到分子生物学方向。我的导师是生化实验室的王淳教授,从事了一些关于蛇毒纯化的研究。我也和阮迪云教授工作过。非常感谢科大老师特别是这两位教授的培养!

记者:您回过科大吗?对科大特别是生命科学发展的印象如何?

陈路:因为签证原因,我回国不多。此外亲戚大多数在江苏(我外公外婆至今在无锡),我只在1996年回过科大,也拜访了王淳和阮迪云老师。当时已发表了一些文章,阮老师帮我整理,在科大做了一个报告。这是我的学士论文答辩,科大因此补发给我毕业证书,很温馨。(记者:但麦克阿瑟基金会网站称您93年获得学士学位?)我93年提前出国时没拿到毕业证。虽然96 年我博士已经快毕业了。这个迟到的学士学位对我很重要!

最近没有回科大,加上事业很忙,很抱歉我对学校不太了解。但对科大我有特别的感情,最近一两年我想我应该回科大一次,我真的希望将来能为母校做点什么,因为当年上科大,费了很大劲(笑)。无锡二中每年只有一个人能考进中国科大,分数线比北大、清华还高。

记者:2003年,哈佛大学庄小威教授获天才奖。你们都是科大女生,肯定有人把你们相比,您有信心超过她吗?(笑)

记者:我有幸见过庄小威教授几次,因为我们都获得贝克曼基金会(Beckman Foundation)资助。在贝克曼基金会议上,我遇到过小威、金鹏、何川等很多科大校友。小威是无可置疑的、非常优秀。我个人会尽最大努力,但盯住一个人没有意义,我只会为小威和科大感到自豪。

“有钱做垫背,我很安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研究的情况?

陈路:我主要从事神经突触的研究。突触让神经元间可以互相对话,因此突触对记忆和学习机理都非常重要。突触的形成、机理以及其间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关系,都是我感兴趣的课题。

记者:您提到可能将天才奖用于胚胎干细胞研究,可以说明一下吗?

陈路:学校(指伯克利分校)记者硬要问我如何花这笔钱,我只好随口诌了一个(笑)。这只是一个想法和可能。麦克阿瑟基金会告诉我不用着急,我有三个月的时间考虑怎么花这笔钱,因为奖金明年一月之后才会陆续寄到。有些自由探索的研究,很难从政府机构拿到资金。而麦克阿瑟基金会不会干涉我们如何支配奖金(记者:您会用于私人目的吗?)或许也会啊。我们个人并不需要太多的钱,我们已经买了房子。这笔奖金的好处是,我可以放开手脚,不为研究经费所束缚。我喜欢这种安全的感觉、自由的气氛!有钱做垫背,我很安全。

记者:您手下有多少研究人员,和国内有合作吗?

陈路:实验室博士后、博士生和本科生各三位。有一位博士后是中国人,也有韩裔、日裔,白人也很多。很多人认为亚裔很用功,我对种族没有特别概念,白人也很刻苦。我暂时和国内没有合作研究项目。

记者:从读博到当教授,您没有离开过加州,加州对你的魅力何在?在伯克利拿到终身教职,你压力大吗?

陈路:一直呆在加州只是巧合。做博士后时,同时有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邀请,相比我更喜欢旧金山分校那位教授,没有特别安排。

我认为最大压力并非来自终身教职,而是如何把学问做好。从读书到做教授,这是一个转折,我开始学会不仅关注很小的项目,而是整个领域,学会选择与重点取舍。

记者:很多计算机学家和统计学家都在进入信息学领域,您认为在这个领域,计算机学家和统计学家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陈路:这个问题很难,因为我并不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很多尚未攻克的生物学问题呼唤生物信息学工具,例如人类基因组数据,尤其是非编码区(noncoding regions)的分析。计算机学者,扎进生物领域之前,进行一些生物学训练是有益的。计算机系博士或许可以在生物实验室做博士后,或者选修部分生物学课程。至少,研究问题之前,我们要理解问题本身及其重要性。

或许我应该尖叫?

记者:按照麦克阿瑟基金会的要求,您只能告诉一位亲友获奖的信息,您告诉了谁?

陈路:我当然告诉我先生啊。

记者:那就请您介绍您先生和家庭、以及您先生当时的反映?

陈路:目前家庭只有先生和我,因为我们还没有孩子。他是清华校友,也在伯克利大学任教。知道获奖,他和我一样,很吃惊也很高兴。但总的来说我们都很平静。正如基金会主管Dan Socolow电话通知我,给了我一个惊喜,当我回答“what”时,他反而感到吃惊,说您似乎很平静。我只好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我还不太敢相信这是真的。或许我应该尖叫着表达惊喜?(笑)

记者: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男强女弱。您如此出色,先生和你是否有不适应?

陈路:没有。我先生有足够的自信。我一直相信,他更出色,我只是更幸运(笑)

记者:再次祝贺您,也感谢您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陈路是近年来继哈佛大学庄小威之后,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又一位华人女科学家。得知陈路获奖, 她的科大同学和朋友纷纷表示祝贺,也为科大女生连续夺得天才奖感到骄傲。 在专访陈路之后,记者电话联系上陈路的同学或好友吴旭琼、王卓与申花章。

“做菜和学问一样棒”。吴旭琼博士说。陈路大学时当过班长,当过排球队员,如今仍然热衷乒乓球和羽毛球。吴旭琼没有向记者形容陈路获奖后如何开心,但电话中吴旭琼一直在笑,她眼中的陈路,做事严谨,而且为人随和。陈路字体漂亮,她的笔记曾在同学中流传。

吴旭琼介绍,陈路的丈夫包少文(音)为清华大学85级学生,夫妇两人均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是神经科学同行。陈路总能在事业和家庭中把握好平衡。

曾在同一实验室工作的王卓博士提到陈路时说:“所有的教授都很喜欢她”,因为“科大女生都很棒”。其好友申华章和王卓都认为,陈路的成功归功于她心无旁骛、一心为学。

(说明:内容未经陈路教授审核,标题为编者所加。)

2010-03-04 上一篇: 《运行经费审批制度》原则通过 下一篇: 穷尽创意,探索新型民间校友基金